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7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7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3 16:39:17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新课引入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
新课讲授
一、隋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581─604在位)
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祯明三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最后被隋兵抓捕。“胭脂井”由此得名。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相关故事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思考1:在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
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措施:
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相关史事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二、开通大运河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2.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3.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想一想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说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两首诗:说一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看?
材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片面化。
②(积极影响)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影响)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在短时间内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根据材料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选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出现的背景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隋文帝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科举制度的创立
2.科举制出现的原因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3.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表现: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
③三征辽东,兵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隋朝灭亡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成由勤俭,
败由奢。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2
3
4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 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
都出现了盛世
B.
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
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C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