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黄 达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反射的例子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1非条件反射喂狗吃肉,狗分泌唾液。让狗听铃声,狗未分泌唾液。边听铃声边吃肉(多次),狗分泌唾液。让狗再次听铃声,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14请同学们比较: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秀逗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量增多唾液分泌量增多唾液分泌量增多人类特有体验人对 产生的不同反射秀 逗结果如下: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建立条件反射的例子。
找一找生产生活中人们对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谈一谈人和动物为什么要有反射活动。思考:马戏团的小狗为什么能够“算出”1+2=3?谢谢大家!
课题: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学校: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姓名:黄达
年龄:24
年级:初一
职称:中教二级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学设计
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并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提高生物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也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反射活动的举例、分类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判断哪些生命现象属于反射活动,说出其反射弧各部分的具体名称。但学生还不知道不同的反射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初一(1)班是英语实验班,属于整体素质最好的班级。他们虽然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但并不都是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同学能够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呼应,热情参与;但也有一些同学表现冷淡,只是机械地获取知识而应对考试。面对这两种情况,教师都应考虑到,并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2、教学方式选择:
反射活动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就使学生很容易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去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所以通过给出大量实例,让学生去分析、比较不同反射活动的本质区别,并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进一步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最终通过由学生举例、归类的方式,便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努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其中,时刻关注其反应,决不孤立,放任自流,比如请他给同学们朗读教材上的某些定义,以及举出反射活动的简单事例供其他同学分析;中等学生就要参与到分析与讨论之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优等生则要对同学们的观点加以总结、归纳,使知识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说出什么是反射和反射的结构基础。
能例举出典型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
能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反射活动的发生以及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之间关系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尝试比较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重、难点分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而难点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现象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反射现象的发生,以至于很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因为反射活动的发生以及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都是建立在反射弧的基础之上,而反射弧作为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通过多媒体演示,结合大量身边事例,包括亲身体验,则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主体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思想
引
入
叫某个同学的名字。
问:该现象属于什么活动?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反射活动。
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讲:刚才大家举出的现象都属于反射,生物学为了方便研究反射活动,把反射分为两类,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将这些反射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不同反射之间本质的区别。
讲:我们将先天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而将后天获得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该同学起立。
反射。
畅所欲言。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有些生来就会,而有些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
了解不同反射活动的名称。
温故而知新,由旧知识引出新课。
反
射
分
类
先天
非条件反射 简单
大脑皮层以下
后天
条件反射 复杂
大脑皮层
讲:既然条件反射是相对复杂的,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去建立的,那么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之间的主要区别。
为条件反射的建立做铺垫。
条
件
反
射
的
建
立
讲:说到条件反射,俄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从1906年开始研究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下面这四幅图片表明了他的研究过程。
展示图片:
讲:请大家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描述巴甫洛夫的实验过程。
喂狗吃肉→分泌唾液
对狗摇铃→未分泌唾液
摇铃同时喂肉→分泌唾液
再对狗摇铃→分泌唾液
详细介绍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过程:
1、肉对狗来说,属于直接刺激,直接刺激又叫非条件刺激,那么由非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就叫做非条件反射。
2、铃声对于狗分泌唾液这一现象来说,属于无关刺激,那么无关刺激就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3、当铃声与肉多次同时出现后(强化),铃声就不在是无关刺激,而变成了条件刺激。
4、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就叫做条件反射。
讲:刚才咱们介绍的只是表面现象,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一下以上反射的反射弧是怎样的。展示该条件反射的反射弧,请同学们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在反射弧上的差异,以及条件反射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讲:对于第三步强化过程中大脑皮层上出现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是不可能无条件的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无限次地去欺骗它,总是只摇铃不给食物,那么这种暂时性神经联系就会逐渐消退甚至消失。
例如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如果大家只是在课上建立,课下不去强化(复习),那么这种暂时性神经联系也会逐渐消退甚至消失,既忘掉刚学的知识。
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试根据幻灯片的展示描述巴甫洛夫的实验过程。
听,与自己的认识相对比。
理解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进一步明确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难易差别和神经中枢的位置。
理解复习的重要性。
重点介绍条件反射,使学生明确条件反射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联系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体
验
突然在屏幕上显示“秀逗”二字,询问同学们的感觉和反应。
给没有反应的同学吃秀逗,请同学们观察他们的反应,询问他们的感觉。
再询问其他同学此时的感觉与反应。
该活动为体验人对秀逗的不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请同学们指出这三种反射哪些属于非条件反射,哪些属于条件反射?并说明理由。
有些同学感觉唾液分泌量增多,有些则没有反应。
出现难以忍受的面部表情,唾液分泌量增多。
看到前者的表情,唾液分泌量增多。
畅所欲言。
通过亲身体会感受人类的反射活动。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
结
吃秀逗会发生唾液分泌量增多的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这是因为在人吃秀逗时,是秀逗的酸味直接刺激舌上的味蕾,经唾液分泌中枢的控制,使人的唾液腺产生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这属于先天的正常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看秀逗和看“秀逗”二字会发生唾液分泌量增多的现象属于条件反射。这是因为人看到秀逗或听到“秀逗”二字时产生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的现象,是建立在人们多次吃过秀逗,或是虽然没吃过秀逗,但是听说过秀逗的味道的基础上“学”到的。也就是说这两组条件下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增加,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建立在后天经历的基础上的反射活动。而且看秀逗分泌唾液的反射现象不但人可以建立,动物也可以建立;但是看“秀逗”二字分泌唾液的反射则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语言和文字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听,比较与自己观点是否一致,并明确正确或错误的原因。
给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考。使学生明确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的异同,以及什么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联
系
实
际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条件反射的活动,说说人和动物为什么会有反射活动,及其应用。比如:
1、农田中用稻草人驱赶祸害庄稼的小鸟;
2、机场模拟老鹰的叫声来驱赶影响飞机起飞的小鸟。
畅所欲言。
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思
考
请同学们思考马戏团的小狗为什么会算出1+2=3?
可课下思考。
延伸。
六、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以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为主线,联系学生实际为原则,评价方式灵活多变,融入其中。但因为学生的层次差异,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别。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应能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定义,并能举出典型事例;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能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概述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而优秀生在达到上述水平的同时,还应能找到条件反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1、对知识的评价:由学生例举出若干属于反射活动的现象,并请学生进行归类,并说明理由。
2、对能力的评价:由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当中的反射活动,并说明反射类型,以及自己或家中宠物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请学生谈谈人和动物为什么会有反射活动,以及条件反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方式虽不全面,但足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