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学案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2节 液体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学案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2节 液体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02 14: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液体
1.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2.知道生活中的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知道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
3.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毛细现象。
4.知道什么是液晶,了解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一、液体的微观结构
1.分子距离: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离小得多,比固体分子之间距离略大。
2.流动性: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分子力: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比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大。
二、液体的表面张力
1.表面层
(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因此,在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表面张力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三、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固体上。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
3.附着层中分子的特点: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
四、毛细现象
1.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2.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形液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形液面。
3.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
五、液晶
1.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叫做液晶态,把处于液晶态的物质叫做液晶。
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判一判
(1)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2)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  )
(3)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  )
(4)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是因为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  )
提示:(1)× (2)× (3)√ (4)√
课堂任务 对液体微观结构的认识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
2.液体的宏观特性
(1)各向同性:液体由大量暂时形成的杂乱无章分布的小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2)一定体积: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分子间距接近于r0,相互间的束缚作用强,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
(3)流动性:液体分子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4)扩散特点:液体中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
例1 (多选)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
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规范解答]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像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那样强,所以B正确,A错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C、D都正确。
[完美答案] BCD
 (多选)以下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做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
B.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
C.液体的密度总是小于固体的密度
D.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答案 AB
解析 由液体的微观结构知A、B正确。有些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例如汞的密度就大于铁、铜等固体的密度,故C错误。金属汞在常温下就是液体,故D错误。
课堂任务 液体的表面张力
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1.表面张力的形成
(1)分子分布: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
(2)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里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好像绷紧的膜。
(4)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2.表面张力的作用
(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上的水银滴呈球形。(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2)表面张力的大小除跟边界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
例2 液体表面的各部分之间存在表面张力,是因为(  )
A.表面层中的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表面层中的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因此各分子都稳定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
C.表面层中的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因此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
D.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表面层中的分子,使其表面收缩,这种分子间吸引力的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规范解答] 根据表面层的特点,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间距大于内部分子间距,分子已离开了平衡位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故选A。
[完美答案] A
解答液体表面张力问题的技巧
解答液体的表面张力问题,应熟练掌握液体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表面特性、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效果,以及与表面张力大小相关的因素等。
 (多选)下面有关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
B.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
C.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这是由于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D.用滴管滴液滴,滴的液滴总是球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
答案 BCD
解析 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收缩,B正确,A错误;由于表面张力,液面被压弯并收缩,使小昆虫浮在液面上,C正确;由于表面张力使液滴收缩成球形,D正确。
课堂任务 浸润、不浸润及毛细现象
1.对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理解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如果受到的固体分子的吸引比较弱,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稀疏,在附着层里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
相反,如果受到的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当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相互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扩展的趋势,产生浸润现象。
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液体和固体两者的性质,而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方面性质决定。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锌等。
 液体的宏观特性及现象都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因此,在解决有关液体问题时,要从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着手分析。
2.毛细现象的解释
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如图甲),附着层里的排斥力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面弯曲,呈凹形弯月面,使液体表面变大。与此同时,由于表面层的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伸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体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当不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体附着层收缩,而表面张力也使液面收缩,从而使液面弯曲,对液面起压低下降的作用,而且毛细管内径越小,压低降下的高度也越大,当液面弯曲下压的力与被压低的液柱的重力相等时,管内液面不再下降(如图乙所示)。
 毛细现象是浸润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浸润时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外,不浸润时产生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
例3 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的原因是(  )
A.附着层里液体分子间的斥力强
B.附着层里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
C.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的吸引,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弱
D.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的吸引,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强
[规范解答] 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如果受到的固体分子的吸引比较弱,附着层里的部分分子进入液体内部,从而使附着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所以C正确,A、D错误。虽然附着层分子稀疏,分子间的吸引强,这是附着层分子稀疏后的一个结果,并不是引起附着层分子稀疏的原因,因此B错误。
[完美答案] C
 (多选)把极细的玻璃管分别插入水中与水银中,如图所示,正确表示毛细现象的是(  )
答案 AC
解析 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A正确,B错误。水银不能浸润玻璃,C正确。
课堂任务 液晶
1.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2.液晶在目前最主要的应用方面是在显示器方面的应用。这是利用了液晶的多种光学效应。在某些液晶中掺入少量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与液晶分子结合而定向排列,从而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
3.改变液晶光学性质的两种方法:一是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态变为不透明态;二是改变温度,使液晶颜色改变。
例4 (多选)关于液晶的分子排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整齐
B.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
C.液晶分子的排列整齐且稳定
D.液晶的物理性质稳定
[规范解答] 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故A正确;液晶分子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故B正确,C错误;液晶的物理性质不稳定,例如有一种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故D错误。
[完美答案] AB
判断液晶的技巧
(1)液晶是既有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各向异性的流体。
(2)向外型液晶在外加电压下会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但液晶本身不会发光。
 (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液晶是一种晶体
B.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
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CD
解析 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A错误;虽然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B错误。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C、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