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推荐相关网站: www. www.moon. www.sea.online.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静夜思》、《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导人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 幻想已经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再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和成功的喜悦。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三、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划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四、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五、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 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六、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登月的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1、恰当的描述;2、用数字说明;3、叙述中有议论。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七、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课本95页的插图,或者结合课件图片,引导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