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九年级上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二)和答案(图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九年级上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二)和答案(图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2 20: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⒛19年秋季学期
九年级历史科质量检测题 (=)
(范 围:第三、四单元 )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 :ω分 )
成 绩 ∶
第 I卷 (选择题 共 30分 )
-、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小题 ,
每小题2分 ,共30分。 )
1.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宗教的创立反映了 ( )
A.古代阿拉伯人的心愿 B.古 代犹太人的希望
C.古代埃及人的意愿 D。 古代印度人的追求
法兰克国王查理为得到罗马教皇的认可 ,
现他从经济上讨好罗马教廷措施的是 (
A.扩大法兰克王国的版图
B.罗 马教皇为查理曼加冕
C.每个教区要交

什一税

D.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右图中这种生产方式兴起于 ( )
A。 公元8世纪
B.公元9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1世纪
十分卖力地讨好罗马教廷。下列最能体
)
房龙在 《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

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
绅,少有出现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
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 严格禁止竞争 D.以自耕农为主体
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 ( )
A。 地主阶级 B。 农民阶级 C.地主和主教 D。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B.《法学汇纂》
D。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在位时期主持编纂 《查士丁
尼法典》,制定此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自身利益 B.维护平民利益 C.扩大疆域需要 D.镇压国内起义
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它 曾盛极一时,后来因为内忧外患而灭。其灭亡的
标志是 ( )








3.
4.
5.
7.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 )
A.《法理概要》
C.《查士丁尼法典》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东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不断
B.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D.奥斯曼帝 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九年级历史科质量检测题二 (共 4页 )第 1页
9.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 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斐然,制定儒略历
B.在法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制定了 《大宪章》 ∷
C.对基督教文化,罗马古典文化和中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
D。 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化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0.日 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古代日本向中国学
习,进行

大化改新

,为 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你认为日本
的这一次改革学习借鉴了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 )
A.秦朝 B.西汉 C。 唐朝 D.北宋
11.武士集团是 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 ,是 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 中期以后
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
12.他创立了伊斯兰教 ,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并通过征战使地区文明
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他”是 ( )
A.穆罕默德 B.释 伽牟尼 c。 查理 ·马特 D.查 士丁尼
13.世界古代史上攻 占叙利亚 ,灭波斯 ,征 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 ,直抵唐朝边
境 ,打败唐朝大军的中古国家是 ( )
A.阿拉伯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亚 历山大帝国 D.罗 马大帝国
1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贡献独特 ,他们把希腊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 ,传到东方 ,把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他们的角色是 (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幕府政治的开始及发展
A。 东西方的翻译家
C。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者
B.庄园的形成和壮大
D.西方殖民者对 日本的侵略
B.伊斯兰教的传播者
D.沟通东西文化的使者
15.花刺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 ,他第一个使用包括 “r在 内的数码代替阿拉
伯原来的字母数法。这套数码也因其著作传人欧洲 ,后为世界所采用 ,而被称


阿拉伯数字

,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C.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D。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H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
16.(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型的西欧的庄园 ,和乡村一致 ,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
土地分为领主 ,直领地和农民份地两部份。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
作 ,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 自己的农具耕作 ,其收获用以
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 ,由 主人供给饮食 ,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
实物及货币。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人从事的工作 ,如运输 、放羊、挤奶等。
`
d


D
D
:
九年级历史科质量检测题二 (共 4页 )第 2页
材料二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很多年后 ,这
条常规流行于西欧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
田地 ,被罚款6便士 ,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院子 ,被罚款6便士 ;只要领主的磨坊能
够磨面粉 ,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 ,违者罚款20先令。
(1)根据材料

写出庄园里都有哪些劳动者? (2分 )
(2)材料二局面的出现 ,说明当时西欧实行什么制度? (2分 )这一制度的实
行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2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所学知识可知 ,庄园法庭是如何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
(2分 )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 ,中世纪西欧处于什么社会形态? (2分 )
17.(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 ,城市的发
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 ,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 ,城市成为西欧封
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 ,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 ,从而
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 ,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 ,城市文化应运而生 ,为 日后的
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在人 口和贸易量方面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 ,印度或申东的城市
相 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由 于拥有 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它们显得十
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 ,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
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 ,这种 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
其他任何地地方所没有的。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
材料三 11.12世 纪 ,随着城市的兴起 ,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 ,
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 ,采用新
的教学方式 ,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 ,产生了中世
纪欧洲的大学。
九年级历史科质量检测题二 (共 4页 )第 3页
请回答 :
(1)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 ? (1分 )分析材料一 ,指出中古西欧城市
兴起的影响占 (3分 )
(2)结合材料二指出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
同在哪里? (2分 )
(3)材料三 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结合所学知识 ,
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分 )
18.(10分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威廉 ·配第曾经说过 :劳动是财
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古今中外 ,有许多重大的改革 (变革 )与土地密切
相关。
材料-7世 纪前半叶 ,日 本土地兼并盛行 ,部民制衰落 ,贵族们为争夺土地 ,
不断战争 。??政变后 ,中大兄皇子 ,中 臣镰足等革新政权 ,仿中国建年号为大
化 ,以

法式备定

的唐制为蓝本 ,有步骤地实行改革 ,史称

大化改新

材料二 8世纪上半期 ,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大量 自由农民破产 ,地方割
据势力 日益强大 .¨ ” 仅仅镇压内乱 ,驱逐外敌 ,并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必须
根本改变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封赠土地的制度 ,实行有条件的分封?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写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化改新
中与土地有关的内容。 (2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兰克王国土地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分 )
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赐地的人和接受封地的人是一种什么关系? (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的改革有什么共同影响? (2分 )
九年级历史科质量检测题二 (共 4页 )第 4页
⒛19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检测二答案
第 |卷 (选择题)
1(B) 2(C) 3(B) 4(B) 5(D) 6(D) 7(A) 8(D) 9(D) 10(c)
11(B) 12(A) 13(A) 14(D) 15(D)
第 H卷 (非选择题 )
16、 (1)答 :农民和农奴。
(2)答 :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
(3)答 :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
主所有。
(4)答 :封建社会。
17、 (1)答 :⊥0世纪。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 ,
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产生了城市文化,为 日后的文艺复兴
奠定了基础。
(2)答 :中古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
(3)答 :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免
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18、 (1)答 :背景:7世纪前半叶:日 本土地兼并盛行,部民制衰
落,贵族们为争夺土地,不断战争。内容: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
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
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2)答 :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
件的土地分封。关系: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收封地的人则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臣是封君的附庸。
(3)答 :影响:都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