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12-01 22: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五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回顾: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骨是运动中的杠杆
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
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讨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哪些行为多种多样
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等等
讨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哪些行为可以有多种人为划分方式:
按时间来划分:白天行为、夜间行为
按空间来划分:栖息地以内的行为、栖息地以外的行为
怎样划分?讨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哪些行为
划分标准:
1、与科学研究接轨
2、便于研究的继续进行
3、具有普遍性
引入一个划分角度:行为获得途径行为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遗传
环境
(隐含着时间的先后关系)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定义先天性行为(innate behavior):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learned behavior):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学习行为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则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先天性行为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想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学习行为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目相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学习行为 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叶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长大变成蛹,蛹在羽化为菜粉蝶。上述蔬菜的一朵花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排列,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研究背景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2、提出问题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3、做出假设 其为先天性行为。
4、制定计划
5、讨论和完善计划
6、实施计划
7、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后四项参照实验流程 实验原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定义
实验材料:菜青虫卵、不同蔬菜的叶
实验步骤:观察菜青虫是否对十字花科植物有倾向性。
1、
2、
3……
注意事项:
实验思想的渗透——单一影响因素、对照
实验结果:记录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讨论1.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明问题。
3.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讨论4.应当。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5.要一样。和前两个讨论题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6.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7.是的。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小结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innate behavior):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learned behavior):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研究背景
2、提出问题
3、做出假设
4、制定计划
5、讨论和完善计划
6、实施计划
7、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THANKS“学习行为”究竟包括哪些呢? 习惯化学习 “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入兰芷之室而不知其香”,这就是习惯化学习起的作用。当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在此过程中,除非再给予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会再次发生。雏鸡、小火鸡、幼鸭初次看到头上有物体移动时,不管这个物体对自己有无害处,比如说掉下一片树叶,他们都会做出蹲下或者其他惊恐状。可是当它们经过几次像掉落叶的情况后,他们的蹲伏现象便会慢慢减弱,对日常飞过的飞鸟或别的物体的恐惧也日趋消失。当然,如果出现陌生的飞过物体,如老鹰,他们仍会表现出惊恐的举动。 “学习行为”究竟包括哪些呢? 模仿学习 动物在幼年时会模仿抚育者或其他成年动物的行为,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幼小的黑猩猩会学习年长者如何取食白蚁。一些鸣禽的学唱,也是模仿学习。正因为此,生活在金丝雀中的普通灰雀也能发出美妙的歌声。 “学习行为”究竟包括哪些呢?印痕学习 奥地利动物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是后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据实验,很多一出生就能四处活动的动物都能够产生印痕学习。印痕是新生动物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使那些没有自卫能力的小动物紧紧依附在它们父母的身边,从而使食物供应和庇护更有保障。 “学习行为”究竟包括哪些呢?推理学习 把食物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较高等动物,如狒狒、猕猴、猩猩等就可以很快明白阻隔的存在和解决的办法。但是较低等的动物只会兴奋的乱爬或乱扑乱撞玻璃板。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其原因就在于较高等的动物有一些推理能力。推理学习是动物学习的最高级形式,即动物凭直觉对新生事物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过程。 “学习行为”究竟包括哪些呢?联想学习 联想学习是一种称为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一类更接近自然界的一类学习,大多数动物的觅食及躲避行为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动物的许多行为都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加上后天的学习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能是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学习行为也与遗传有关。如犬就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先天性神经表型,前者适合训练成追踪型警犬,后者适合训练成守卫型保安犬。 学习的意义动物原本就有许多神经通路或有改变联系的途径,学习更易使之进行选择或发生变化,从而能对不同生物学意义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进化过程中,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时,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动物被保留下来的机会就多,从而有利于本种族的进化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