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11课时 常见的有机物(课件 26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11课时 常见的有机物(课件 26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2 12:35:23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第11课时 常见的有机物
1.[2018·天门]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图11-1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是,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2.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B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只有甲烷
3.已知: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则下列物质中与乙醇(C2H5OH)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A.C4H9OH
B.CH3COOH
C.HCHO
D.C3H8
4.[2018·金华丽水]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
图11-2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5.取9.2g某有机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17.6g
CO2和10.8g
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
【解析】
17.6g
CO2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17.6g×=4.8g,10.8g
H2O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碳氢元素总质量为4.8g+1.2g=6g<9.2g,所以该有机物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2018·益阳]信息:家用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烯(C3H6)和丁烯(C4H8)等,像这类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类的是__A__(填字母)。
A.CH4
B.C2H5OH
C.CH3COOH
D.C6H12O6
(2)结合你所学知识,写出烃类中乙烷的化学式:__C2H6__。
【解析】
(1)只含C、H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烃,属于烃的是CH4。(2)由甲烷(CH4)、丙烷(C3H8)、丁烷(C4H10),可以得出烷烃化学式为CnH2n+2,所以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
7.葡萄糖(C6H12O6)、醋酸(C2H4O2)、乳酸(C3H6O3)三种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都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这三种物质都属于__有机化合物__(选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
合物”)。
(2)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上述三种物质组成的共同特点有__都含有碳元素(合理即可)__(写出一点即可)。
(3)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6∶1∶8__。
(4)现有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混合物:①葡萄糖和醋酸的混合物,②葡萄糖和乳酸的混合物。如果将它们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你的判断依据是__三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三种物质的含碳量相同)__。
8.[2018·苏州]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
CO2和1.8g
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
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B )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解析】
由有机化合物燃烧生成2.2g
CO2和1.8g
H2O可求得有机化合物中C原子和H原子的个数比为1∶4。若为C选项,3.2g
的CH4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显然大于4.8g,不符合题意。3.2g
的CH4O完全燃烧恰好消耗4.8g的O2。
9.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
A.84%
B.60%
C.91%
D.42%
【解析】
可将化学式适当进行转换:C2H4O―→C2H2·H2O、C6H6―→3C2H2,即C2H2、C6H6、C2H4O―→C2H2、3C2H2、C2H2·H2O,再进行分析计算。
10.[2018·宜宾]阅读下面关于“水果打蜡”的科普短文。
农科院的专家给夏橙打上一种食用蜡——蜂蜡。目的是为了防腐保鲜,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蜂蜡的主要成分C46H92O2,是由十六烷酸(C16H32O2)与三十烷醇(C30H62O)形成的酯,人体接触少量食用蜡不会产生危害。但是,用工业蜡(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xHy)处理水果,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蜂蜡遇热会熔化,把打了蜂蜡的水果放到热水中,水中浮起一层蜡,因此打蜂蜡的水果可用热水清洗。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十六烷酸(C16H32O2)由__3__种元素组成,夏橙中的维生素C__是__(选填“是”或“不是”)人类营养物质。
(2)依据短文内容归纳蜂蜡的物理性质:__熔点低__。
(3)十六烷酸(C16H32O2)和三十烷醇(C30H62O)反应生成蜂蜡(C46H92O2)和另一种物质X,X的化学式为__H2O__。
(4)请配平工业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CxHy+
__4x+y__O24xCO2+2yH2O。
11.有4.6g某有机物,在充足的O2中完全燃烧,只能生成CO2和H2O,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H2SO4,浓H2SO4的质量增加了5.4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8.8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50,试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答案】
使浓H2SO4增重5.4g的为H2O,使碱石灰增重8.8g的为CO2。则该有机物含C元素:8.8g×=2.4g,含H元素:5.4g×=0.6g,2.4g+0.6g=3g<4.6g,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
设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xHyOz(x、y、z均取正整数)
CxHyOz+O2―→xCO2+H2O
12x+y+16z  44x  9y
4.6g     8.8g 
5.4g
==
解得:y=3x,x=2z
x,y,z的具体值无法确定,因此对二式进行讨论:
当z=1时,x=2,y=6,C2H6O(相对分子质量46<50,合理)
当z=2时,x=4,y=12,C4H12O2(相对分子质量92>50,不合理)
所以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2H6O。
12.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表中所示: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13.[2018·梧州]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化学式C2H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
图11-3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氧化铜(或CuO)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氧化(提供氧)__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CO2是无气味的气体,与刺激性气味不相符__。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液体不变红(合理即可)__。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化学式为__C2H4O__。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_水(或H2O)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2H5OH+O2CH3COOH+H2O____。
【解析】
【探究活动二】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液体不变红说明液体不显酸性,猜想三不正确。
【拓展活动】(1)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共26张PPT)
第11课时
常见的有机物
一、有机化合物(a)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指含______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类于无机物。
2.有机物的一般性质:熔沸点较低,多数易燃,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反应较慢且副反应较多。

二、简单的有机物(a)
1.碳氢化合物(烷、烯、炔、苯等)
甲烷,化学式________,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常用燃料。最简单的有机物,沼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可燃冰也是甲烷的水合物。
丁烷,化学式C4H10,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常用燃料。液化石油气、打火机气体的主要成分。
乙烯,化学式C2H4,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重要化工原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基本原料,生物学上可作催熟剂。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CH4
乙炔,化学式C2H2,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可用于金属切割和焊接。
苯,化学式C6H6,可燃性液体,常用的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有毒(致癌)。
2.含氧有机物(醇、醛、酸等)
乙醇(C2H5OH),俗名________,易燃液体,常用溶剂。酒类的主要成分,商品酒精含量95%,体积分数75%的乙醇
作医用酒精用于消毒。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甲醇(CH3OH),有毒。
酒精
乙酸(CH3COOH),可简写成HAc,俗名________。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显酸性,是一种常用的有机酸,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甲醛(CH2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易溶于水和乙醇。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常用于生产木工胶水。
醋酸
3.常见有机物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1.有机物充分燃烧时,碳元素全部转化为CO2,氢元素全部转化为H2O。
2.检验有机物的燃烧产物——检验有机物中的元素组成: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水雾(水珠)产生,说明有氢元素存在。用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白膜),说明有碳元素存在。
【知识拓展】
三、食物中的有机物(a)
1.糖类
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有葡萄糖(单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最简单的糖类是葡萄糖(C6H12O6)。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较大分子的糖类物质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脂肪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贮存能量。人体主要摄入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脂肪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
3.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等四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量约在1.2万~100万之间。主要生理功能有:构成生命体、氧化供能。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先被分解为多肽,再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指甲、毛发、蚕丝、消化酶、抗体(免疫球蛋白)、蜂毒、蛇毒等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的。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指甲、头发或羊毛,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同时看到黑烟。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焦的棉布气味。
【知识拓展】
四、有机高分子材料(a)
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类。
类型一 有机物概念
典例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的物质
B.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C.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复杂化合物
D.有机物一般都由分子构成,熔点、沸点较低
D
【解析】
有机物并不一定要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如化工厂内由无机物CO2和NH3反应生产有机物尿素[CO(NH2)2]。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酸钠易溶于水而较难溶于有机溶剂。有机物并不都是复杂化合物,如甲烷的分子结构就比较简单,结构简单与复杂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征标志。
跟踪训练
从元素组成上来看,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解析】
含碳化合物中,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和碳酸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更类似,所以这些含碳化合物归类于无机物。
D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类型二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D
【解析】
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显酸性,所以人体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减小。
跟踪训练
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回答:
(1)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中含有CO2,较为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CH3OH+3O2
用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或出现白膜)
(3)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即可将甲醇和乙醇区分开,其推断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36=88∶72,根据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88∶72=11∶9,两者比值不同,所以可以区分
类型三 有机物的有关计算
典例
某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C.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析】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C和H,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2∶9,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所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但不能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因为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中所含的氧,可能由氧气提供,也可能由有机物和氧气共同提供。
D
跟踪训练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1-1
(1)“Vc”属于________化合物(选填“无机”或“有机”)。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3)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9∶1∶12
有机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______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
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____g。
(4)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2
500

类型四 关于有机物组成的实验探究
典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1-2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
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仪器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O2↑
干燥(去除氧气中的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9
偏大
跟踪训练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丽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11-3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明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B、C位置进行交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

B、C位置不能交换,若先检验HCl则C瓶溶液
中的水会影响产物中水的检测
当堂测评
高分作业第11课时 常见的有机物 [学生用书P65]
一、有机化合物(a)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指含__碳__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类于无机物。
2.有机物的一般性质:熔沸点较低,多数易燃,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反应较慢且副反应较多。
二、简单的有机物(a)
1.碳氢化合物(烷、烯、炔、苯等)
甲烷,化学式__CH4__,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常用燃料。最简单的有机物,沼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可燃冰也是甲烷的水合物。
丁烷,化学式C4H10,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常用燃料。液化石油气、打火机气体的主要成分。
乙烯,化学式C2H4,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重要化工原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基本原料,生物学上可作催熟剂。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乙炔,化学式C2H2,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可用于金属切割和焊接。
苯,化学式C6H6,可燃性液体,常用的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有毒(致癌)。
2.含氧有机物(醇、醛、酸等)
乙醇(C2H5OH),俗名__酒精__,易燃液体,常用溶剂。酒类的主要成分,商品酒精含量95%,体积分数75%的乙醇作医用酒精用于消毒。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甲醇(CH3OH),有毒。
乙酸(CH3COOH),可简写成HAc,俗名__醋酸__。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显酸性,是一种常用的有机酸,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甲醛(CH2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易溶于水和乙醇。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常用于生产木工胶水。
3.常见有机物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2C4H10+13O28CO2+10H2O
2C2H2+5O24CO2+2H2O
C2H5OH+3O22CO2+3H2O
【知识拓展】
1.有机物充分燃烧时,碳元素全部转化为CO2,氢元素全部转化为H2O。
2.检验有机物的燃烧产物——检验有机物中的元素组成: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水雾(水珠)产生,说明有氢元素存在。用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白膜),说明有碳元素存在。
三、食物中的有机物(a)
1.糖类
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有葡萄糖(单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最简单的糖类是葡萄糖(C6H12O6)。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较大分子的糖类物质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脂肪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贮存能量。人体主要摄入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脂肪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
3.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等四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量约在1.2万~100万之间。主要生理功能有:构成生命体、氧化供能。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先被分解为多肽,再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指甲、毛发、蚕丝、消化酶、抗体(免疫球蛋白)、蜂毒、蛇毒等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的。
【知识拓展】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指甲、头发或羊毛,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同时看到黑烟。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焦的棉布气味。
四、有机高分子材料(a)
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类。
类型一 有机物概念
典例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的物质
B.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C.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复杂化合物
D.有机物一般都由分子构成,熔点、沸点较低
【解析】
有机物并不一定要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如化工厂内由无机物CO2和NH3反应生产有机物尿素[CO(NH2)2]。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酸钠易溶于水而较难溶于有机溶剂。有机物并不都是复杂化合物,如甲烷的分子结构就比较简单,结构简单与复杂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征标志。
跟踪训练
从元素组成上来看,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D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解析】
含碳化合物中,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和碳酸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更类似,所以这些含碳化合物归类于无机物。
类型二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典例
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解析】
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显酸性,所以人体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减小。
跟踪训练
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回答:
(1)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2CH3OH+3O22CO2+4H2O__。
(2)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中含有CO2,较为简单的方法是__用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或出现白膜)__。
(3)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即可将甲醇和乙醇区分开,其推断思路为_根据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36=88∶72,根据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88∶72=11∶9,两者比值不同,所以可以区分。
类型三 有机物的有关计算
典例
某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D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C.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析】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C和H,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2∶9,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所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但不能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因为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中所含的氧,可能由氧气提供,也可能由有机物和氧气共同提供。
跟踪训练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图11-1
(1)“Vc”属于__有机__化合物(选填“无机”或“有机”)。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9∶1∶12__。
(3)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__2__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500__g。
(4)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溶液的pH__<__7(选填“>”“<”或“=”)。
类型四 关于有机物组成的实验探究
典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图11-2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干燥(去除氧气中的水)__。
(3)仪器E中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
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仪器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a/9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偏大(选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跟踪训练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丽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图11-3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明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__HCl__(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__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①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B、C位置进行交换,并说明理由:__B、C位置不能交换,若先检验HCl则C瓶溶液中的水会影响产物中水的检测__。
1.[2018·长春]有关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C.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碳元素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解析】
甲烷(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4)=3∶1;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氢元素大。
2.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羊毛、头发、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D.脂肪主要以贮存能量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
3.[2018·广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6nCO2+5nH2O淀粉+6nO2。根据该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淀粉属于有机物
B.淀粉中含有碳、氢、氧、氮元素
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D.淀粉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5
【解析】
淀粉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淀粉是有机物;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碳、氧、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氮元素,故淀粉中一定没有氮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不能带g;反应物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n、10n、17n,生成物中除淀粉外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0、12n,故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为6n、10n、5n,故淀粉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5。
4.[2018·宁波]丁酸乙酯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
CO2和10.8g
H2O。
(1)含有丁酸乙酯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酯燃烧,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
(2)丁酸乙酯可与油类互溶,这种性质属于__物理__性质。
(3)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6∶1__。
5.分析和类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类比下面给出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图11-4
(1)你发现上述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的元素是__C、H__。
(2)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试分别写出乙烷和丁烷的化学式:__C2H6__、__C4H10__。
(3)试画出丙烷的结构式:____。
6.[2018·金华丽水]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4·nH2O===CH4+nH2O,该反应属于__分解反应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①CH4+H2OCO+3H2
②2CH4+O22CO+4H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②__(填
序号)。
【解析】
根据“CH4·nH2O===CH4+nH2O”可知,该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变成两种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由合成气制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需要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对比两个方案,方案②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所以选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