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月亮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状叫月相
2、了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月相,变化时有一定规律的(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3、根据已有的现象对月相形成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4、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状:月相的变化时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边。
三、教学难点:根据已有的现象对月相形成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准备: 卡纸、圆片、模拟月球的黑白球,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月相
导入 5
(1)了解学生对月球的知识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你对这个天体有哪些了解可以分享一下。(运动轨迹
(2)板书课题《月相变化》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你看到过月球的哪些样子。(圆圆的;半圆形的;镰刀状的)
请这些学生到黑板画处看到月球的样子。
师:画的都不错。我么看到同学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月球,我们可以把看到的月球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月相),是指月亮的相貌或形状。
师:那天空中有几个月球(一个),这几个月相会不会同时出现在天空?(不会)
那就说明,不同的时间看月球,看到的月相是——(不一样的,变化的)板书变化。
(3)了解月相变化周期
师:那你知道月相变化的周期吗?(一个月,30天)
一个月的前15天,我们叫它?(板书,初一—十五,上半月)
后15天,可以叫(板书,十六——三十,下半月)
(二)、剪月相和排序 10
1、小组合作剪月相
(1)指导剪月相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也想把看到过的月相画出来,接下去我们来真正的画几个月相。
师:教师出示圆片和铅笔,先把看到过的月相用铅笔在在原片上画好,然后用剪刀检出看不到的部分。
2、小组合作排序
师:各小组桌上都有一张上半月的月相时间表,需要同学们小组来共同完成,把你认为上半月会出现的月相,按照我教你们的方法画出来,然后剪出来,在你合适的时间放在圆圈内。
3、交流
师:来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有点不统一,那好,接下去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排序是否正确。
(三)、模拟月相变化 20
1、模拟实验指导
师:老师今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月球搬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模拟月球),呵呵,假的,模拟的,你还以为真的啊。大家看这个月球,除了是模拟的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一半黑,一半白)。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
①如何来模拟月相变化,出示要求。
②教师讲解,并请一组演示。 并出示提醒。(月球始终亮面朝着太阳,当月球转到你点的位置时,把你所看到的月相画出来。可以多试几次,)
2、交流
(投影学生记录单)
师:和你的一样吗?(一样)
发现1号位是全黑,2号位四分之一亮 ,3号一半黑一半亮, 4号位四分之三亮,5号位全亮。
①、师:我们看到1号位是全黑,3号位一半黑一半亮,5号位全亮,由此可以推断5号位是农历什么时候(十五),那1号位呢?(初一)。为什么?(因为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中间,亮面地球上看不见)。
师:那么再请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你觉得你们小组上半月月相图排序是否合理。怎么改?
②、小结,通过排序,我们发现月相变化是今天变大就变大明天变小就变小?还是是有规律的(有规律),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由缺变圆,亮面从小到大,亮面在左边)
四、课外延伸
1、用实践观察月相,检验我们的模拟实验。
刚才我们通过模式实验观察了……,那么和生活中的月相变化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观察过月相的?
留意观察白天的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