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案
第1节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重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
教具学具
钟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初步感受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材第1页“中央电视台某时期部分频道固定电视节目预告”教学情境图。
指名把电视节目预告朗读一遍。
师:根据电视节目预告,你了解到哪座信息?
指名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教材第1页,看一看丫丫、聪聪是怎么说的。
让学生把丫丫、聪聪说的话读一遍。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丫丫用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聪聪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师指出:电视节目预告中用的是24时计时法。
2.介绍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2页“兔博士网站”教学情境图。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不停地旋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1日,也叫做1天,1天有24小时。
1日24小时,习惯上经常用12时计时法,(板书12时计时法)即把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时,从子夜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段,从中午12时到子夜12时是第二段,这种分段计时法叫做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
3.提问:12时计时法方便吗?(指名回答)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时刻, 有时不方便,会造成误会(可举例说明),所以人们又设计了一种 国际上通用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
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认识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教师指出:为了简明不易出错,邮电、交通和广播电视等部 门都采用了 24时计时法。
二、探索新知
1.深人了解24时计时法。
教师通过拨时针的演示和说明,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的规律。
教师边拨时针边说明:在一日(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两圈,共24小时。第一圈从夜间0时到中午12时,是12小时;第二圏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也是12小时。
24时计时法计时的方法是:从夜间0时、1时、2时、3时…… 到中午12时,(配合拨时针演示加以说明)分别定为0时、1时、2 时、3时……12时,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拨第二圈)分别定 为12时、13时、14时、15时、24时(24时也叫做0时)。
强调: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2.说一说。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说一说”中的练习题。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2页.根据“说一说”提出的问题,想一想, 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
1.第1题、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先举例说明)。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1、2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2.第3题。
(1)题让学生自己填空。
(2)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第一种:写作业用30分,洗衣服的同时烧开水用30分,和爷爷下棋用20分,共用80分;第二种:在洗衣服的同时写作业用30分钟,和爷爷下棋的同时烧开水用20分钟,共用50分钟……只要方法正确,说的有道理,教师给予肯定。
对照(1)(2)题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统筹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第4题。
先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填表。接着,再组织学生进 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提醒学生: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指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