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判定不同标准分类。
3.能科学的开展实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展开实验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有七个烧杯、一支玻璃棒、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奶粉、面粉、热水、一块抹布、一叠纸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阳光明媚的一天,食盐、白糖、铁粉、黄沙、锯末、面粉娃娃相约来到河边游泳,它们有的潜到水底欣赏美景,有的浮出水面玩得正欢呢,回家的时间到了,可是锯末、铁粉、黄沙和面粉怎么也找不到白糖和食盐,它们急得大叫起来:“白糖、食盐,你们到哪里去啦?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预设生:它们化了。
师:真的是这样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物体与水混合在一起,那么它们与水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是不是都像盐这样呢?大家想研究吗?好,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盐到哪里去了!(板书:盐到哪里去了?)
二、观察实验器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待会呀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大家先认一认,有不认识的吗?(铁粉:铁的颗粒的集合体)(锯末:割木头时掉下的木屑)这个是玻璃棒,知道干嘛的吗?搅拌,为了更快的看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用它来搅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六张纸巾,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 ( 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我们每搅拌完一种物体就用纸巾擦干净)(出示药匙)它在实验室里叫什么?药匙,用来取物体。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孩子们,我们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在对应烧杯的水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大家敢不敢猜一猜,把沙子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谁来猜一猜,老师把你的想法记下来,还有不同的想法是吧,(沉、水会浑,看得见)你们能够像这样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吗?好,小组讨论,每组的记录员在这一栏快速记下大家的想法,比一比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验证呢?是的,实验!
四、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你觉得这个实验需要几个步骤呢?(倒水——放物体——搅拌——观察)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老师有几点小建议和大家一块交流:
预设1:先倒水。(对,你们的实验经验真丰富!)
预设2:先加入物体。(哦,有不同的意见吗?)
倒水:你觉得每个杯子倒入多少水才合适呢?
放物体:既然水放同样多,那固体呢?
搅拌:搅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在搅拌另一种固体时要擦干净搅拌棒)
观察:仔细观察,做记录。
课件出示:水量要相同——固体量要相同——动作要轻,搅拌次数相同——仔细观察,做记录。
五、分组实验:
好,万事俱备了,那同学们像以往做科学实验一样分工合作,开始实验吧,比一比哪个组合作愉快,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观察、记录现象。)
每个小组的实验都做得很好,这个组用品摆放整齐。真好!
六、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现象与原先的猜想一样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交流。看看哪组同学听得最认真。
预设1:生:盐和在水里真的化了。
师:能说说它们是怎么化的吗?
(一点点的变小,最后不见了,水还是透明的。)
预设2:生:还有些糖没有完全化掉。
师:再观察一下,现在的食盐和你们刚放进时一样吗?
师:其他小组发现也是这样的吗?
预设3:生:我猜想锯末放入水中会全部浮在水面上,可实际现象却是半浮半沉。
师:生活中的锯末都含有杂质,如果是纯的锯末,它就会和你们预想的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
2.哪些现象与原先的猜想不一致呢?谁能勇敢的说一说?
3.小结:看来猜想与实验有可能不一致,对吧,但是伟大科学家法拉第说过:“ 一旦科学插上猜想的翅膀,它就赢得了胜利。”而且老师得为你们实事求是的精神点个赞!看来,不亲自实践,会有这么多新奇有趣的发现吗?以后要勇于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七、分类,理解“溶解”内涵
1.分类,揭示概念
这几种物体分别与水混合在一起了,你能根据它们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不同分类吗?
预设1:学生按照水变色与否、浮与沉等标准分类。
预设2:放进水中还看得见的分为一类,看不见了的分为一类。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他说的对不对?
师:为什么盐和糖的颗粒看不见了?(生:变得更小了)
小到什么程度?大家同意吗?在科学上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的微粒。见识一下它们变成“极小的微粒”。
虽然看不见了,是不是说它们不在水里了?你怎么知道的?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实验室里的东西是不能轻易品尝的。
原来,颗粒分散到水中,到处都是,我们就说它是均匀分散的。之所以我们喝的每一口都是甜的。
科学上把“像盐和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实验、理解概念
什么是均匀分散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刚刚我们看到的是高锰酸钾颗粒,最后它也溶解到水中了。以后咱们就不要用化、融化这些词解释这样的现象了。
盐到哪里去了?(手指课题“?”)你能用科学术语来解释这一现象吗?那糖到哪里去了?
八、学以致用
1.举例
除了盐和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吗?(注意学生如果说到冰,要说明:水、冰、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不是溶解现象)
2.拓展
(出示课件)其实,除了某些固体,还有一些液体也能溶解到水中。
(出示可乐)这是什么?注意听!对,有一种物质溶解到水中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是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本来它是很难溶解到水中的,但是人们通过加压的技术强迫它溶解到水中了。
九、小结全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时期,游击队被敌人困在山里,没有盐吃就没有力气打仗,可有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红军却巧妙地将盐藏到了身上,逃过了敌人的搜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看视频《闪闪的红星》。
你知道孩子把衣服掀起来是干什么?爷爷为什么把洗棉衣的水倒在锅里?火烧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能出现盐?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把盐从水中分离还有哪些办法是吧,课后查查资料,下节课咱们再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