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部编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是怎么运送到那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3、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自学提纲
一、张骞通西域
1、背景:
(1)西汉初的西域,地方政权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地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号称有63万人;最小的“依耐国”只有600多人。西域各国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西域三十六国位置图
(2)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 ròu zhī )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招 贤 令
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
(3)张骞原是一名郎官,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险家。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丝绸之路。
2、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想一想:张骞这一路西去会碰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辽些困难的?
目的
时间
过程
结果
意义
公元前138年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深化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友好往来
公元前119年
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前往西域,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最终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
张骞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政权。
张骞虽未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使西域各地方政权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思考
我们应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险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材料研读
二、丝绸之路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1)背景: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鄯善
阳关
玉门关
于阗
疏勒
大宛
葱岭
塞琉西亚
西
汉
大月氏
安
息
秦
大
匈
奴
乌
孙
丝绸之路
和田南
若羌
(古 罗 马)
海
里
海
黑
咸海
(波斯湾)
喀什
敦煌西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西亚
欧洲
(3)交流概况:
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罗马
毛织物
玻璃谷纹璧
西域
中国
凿 井
铸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1)背景:
(2)航线:
②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
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
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
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中国的丝
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①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个地方政权,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1)概况:
②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
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
的管辖。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意义:
“西域都护府”还原示意图
巴尔喀什湖
2、班超经营西域
②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1)背景:
①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投笔从戎,出击北匈奴,出使西域,平定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因年迈请求回国;十四年,被拜为长水校尉。
酒泉郡
燕
杭
然
爱
山
山
北
匈
奴
南
匈
奴
东
汉
鲜
卑
五原郡
稽落山
洛阳
洛阳东
鄯善
若羌
乌
孙
山
天
浦类海
河
河
黄
水
汉代骑兵俑
匈奴骑兵
东汉反击北匈奴路线
北匈奴西迁路线
73年
89年
91年
东 汉 反 击 匈 奴
①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地方政权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了西域各地方政权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2)概况:
②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甘英(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到达波斯湾一带。
③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才回到中原,不久去世。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雕塑
甘英
班超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最早发现了南海的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南海诸岛
知识拓展
1、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
(2)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胡豆,今名 胡麻,今名 胡桃,今名 。
蚕豆
芝麻
核桃
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吗?
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椒、胡萝卜等。
3、谈古论今: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1)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保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共筑“中国梦”和“世界梦”。
(2)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促进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共筑“中国梦”和“世界梦”。
1、【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20】“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2、【2019?山东泰安中考2】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中考真题演练
D
C
3、【2019?新疆中考1】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府 D.北庭都元帅府
4、【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5】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