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综合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综合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02 17: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化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下列试剂贮存方法错误的是(?? )
A.?钠应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氢氟酸保存在玻璃瓶中
C.?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烧碱溶液可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暂时保存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标志,装运氢氧化钠溶液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B.???????????????????C.???????????????????D.?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1LpH=1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的个数为0.1NA??????????B.?25℃时,0.1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HCO3-数小于0.1NA
C.?标准状况下,NA个H2O分子所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D.?1mol(NH4)2Fe(SO4)2·6H2O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5NA
4.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普通锌锰于电池不含环境污染物,可以随意丢弃
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D.?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贫穷地区居民收入
5.当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明矾溶液中,使硫酸根离子恰好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B.?Al(OH)3?????????????????????????C.?AlO2﹣?????????????????????????D.?Al3+? 、Al(OH)3
6.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导电性比成分金属强????????????????????????????????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
C.?合金的机械强度比各成分金属小?????????????????????????D.?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7.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B.?0.01 mol?L﹣1的CaCl2溶液
C.?0.01 mol?L﹣1的NaCl溶液??????????????????????????????????D.?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
8.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 )
A.?将NaHCO3固体加入到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HCl)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9.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等量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 )
A.?1:2????????????????????????????????????B.?1:3????????????????????????????????????C.?2:3????????????????????????????????????D.?1:1
10.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1:2????????????????????????????B.?2:2:1????????????????????????????C.?2:3:1?????????????????????????????D.?4:3:2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C.?酒精灯使用完毕,应立即用嘴吹灭火焰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是被还原
B.?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等
C.?0.5 mol·L?1的 Mg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6.02×1023
D.?6.4g S2和S8的混合物,所含的硫原子数一定为1. 204×1023
13.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3∶2??????????????????????????????B.?1∶2∶1??????????????????????????????C.?1∶1∶2??????????????????????????????D.?1∶1∶1
14.将等体积的SO2和Cl2充分混合,通入加有品红的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快速褪色?????????????????B.?溶液缓慢褪色?????????????????C.?生成白色沉淀?????????????????D.?生成浅黄色沉淀
15.已知含3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还原性:HSO3->I- , 氧化性:IO3->I2>SO42-
B.?a点处的氧化产物是SO42- , 还原产物是I-
C.?当溶液中的I-为0.4mol时,加入的KIO3一定为0.4mol
D.?若向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5HSO3-=I2+5SO42-+3H++H2O
16.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H2O2A.?2Fe3++SO2+2H2O=2Fe2++SO42-+4H+??????????B.?H2O2+H2SO4=SO2↑+O2↑+2H2O
C.?I2+SO2+2H2O=H2SO4+2HI?????????????????????????????D.?2Fe3++2I-=2Fe2++I2
二、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1分)
17.如图中,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B、C是净化气体的装置,D中装铁丝网;反应后E的底部有棕色固体聚集;F是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

(1)写出A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仪器a为________,上述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________处(用字母表示).
(3)通过B是为了除去HCl,在B中应加入________;
(4)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480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
(2)使用________mL的容量瓶配制此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
C.?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三、综合题(共1题;共2分)
19.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取m g固体样品进行加热,完全分解产生CO2 112mL;另取m g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稀盐酸时产生CO2 112mL,过量时产生CO2448mL(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
(1)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2)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四、推断题(共3题;共23分)
20.如图,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己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②A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已知H为两性氧化物,F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且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合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C、H的化学式:C________,H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⑦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⑦________。
(4)反应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2.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W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四种元素的所有化合价中,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价,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价。
(3)甲和乙分别是由W、X、Y、Z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化合物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其化学式为________;化合物乙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________。
(4)HYO3的酸性比HWO强,有人据此认为Y的非金属性强于W,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保存氢氟酸时不能使用玻璃瓶,可以使用塑料瓶,故B符合题意;
C、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氯水需要保存在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必须隔离。
B.氢氟酸见光分解需低温、避光保存。
C.次氯酸见光分解,所以放在棕色试剂瓶。
D.烧碱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2.【答案】 A
【解析】【解答】NaOH俗称烧碱,属于腐蚀品,装运NaOH溶液的包装箱应贴腐蚀品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A项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B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气体标志,C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安全标志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 D
【解析】【解答】A.25℃时,1LpH=1的HCl溶液中氢氧根浓度是10-13mol/L,由水电离的H+的个数为10-13NA , 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0.1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HCO3-数,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体积,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可知1mol(NH4)2Fe(SO4)2·6H2O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5NA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中HCl溶液中氢离子主要为HCl电离得到的,水电离出H+=水电离出的OH-=10-13NA
B没有标明体积,不能确定
C22.4L针对的是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而水在标况下是固液混合物。
4.【答案】 C
【解析】【解答】A、燃烧化石燃料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能防止温室效应;
B、普通锌锰干电池,其中的酸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而锰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形成重金属污染,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选项C符合题意;
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虽能提高居民收入,但会破坏环境,得不偿失,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B.锌锰干电池通常以硫酸为电解质,因此在使用完后也不能随意丢弃;
C.“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值得提倡;
D.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应该进行整治,而不是转移,否则还是会污染环境。
5.【答案】C
【解析】【解答】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设明矾为1mol,则溶液中含有1molAl3+ , 2molSO42﹣ , 由反应SO42﹣+Ba2+=BaSO4↓可知,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需要2molBa(OH)2 , 则加入4molOH﹣ , 则发生Al3++4OH﹣=AlO2﹣+2H2O,所以最后溶液中存在AlO2﹣ ,
故选C.
【分析】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设明矾为1mol,则溶液中含有1molAl3+ , 2molSO42﹣ , 根据反应:SO42﹣+Ba2+=BaSO4↓,Al3++4OH﹣=AlO2﹣+2H2O判断.
6.【答案】 D
【解析】【解答】A.合金导电性就比组分中原来导电性好的金属差,但比导电性性差的金属强,故A错误;

B.不是所有合金抗腐蚀能力都强,如生铁抗腐蚀能力弱于纯铁,是因为生铁合金中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腐蚀,故B错误;
C.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故C错误;
D.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合金的性质:熔点要比成分金属低,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7.【答案】 B
【解析】【解答】假设溶液的体积都是1L,

A.1L0.01 mol?L﹣1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物质的量=0.01mol/L×1L=0.01mol;
B.1LCaCl2溶液溶质的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1mol/L×3=0.03mol;
C.1L0.01 mol?L﹣1的NaCl溶液溶液中离子的总物质的量=1L×0.01mol/L×2=0.02mol;
D.因CH3COOH是挥发性溶质,且1L溶液中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L×0.02mol/L=0.02mol,
所以离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氯化钙溶液,则沸点最高是氯化钙溶液,故选B.
【分析】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根据溶液中的溶质的性质及数目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因氯水中有盐酸,电离生成H+ , 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C错误;
D、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 , 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氯水中有盐酸,酸电离生成的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漂白;
C、氯气具有氧化性;
D、氯水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
9.【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以发现:
等铝粉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由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足量,
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均决定于铝粉的质量;
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铝粉质量相等,因此得到氢气的质量也相等.
故选D.
【分析】根据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来计算回答.
10.【答案】 B
【解析】【解答】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如生成1mol O2 , 需转移4mol电子,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如生成1mol O2 , 需转移2mol电子,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2:1,

故选:B.
【分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现要制得相同的O2 , 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否则容易导致溶液溅出伤人,故A错误;

B、向酒精灯中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溶积的 , 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的爆炸并引发火灾,故B正确;
C、酒精灯使用完毕,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C错误;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导致酒精洒出,引发火灾,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向酒精灯中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溶积的?,酒精灯使用完毕,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据此分析.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 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如S2-→S为被氧化过程,Fe2+→Fe为被还原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氮气的分子间距离相等,水的最小,故B不符合题意;
C. 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 0.5 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数目,故C不符合题意;
D. S2和S8的构成原子都是硫原子,6.4g S2和S8的混合物,即硫原子的质量为6.4g,所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4g÷32g/mol=0.2mol,则硫原子的数目一定为0.2mol×6.02×1023mol-1=1. 204×1023 ,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13.【答案】 A
【解析】【解答】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氢气来源于钠和水的反应,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通过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找出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直接核对选项即可得答案.(针对选择题)
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H2O=2NaOH+H2↑钠与氢气的关系式为2Na--H2 , 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氧气的关系式为 2Na2O2--O2 , 2H2+O2 2H2O,氢气和氧气的关系式为2H2--O2 ,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即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过钠与氢气、过氧化钠与氧气、氢气与氧气的关系式可得钠与过氧化钠的关系式为:4Na--2H2--O2--2Na2O2 , 所以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钠、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分别与水以及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14.【答案】 C
【解析】【解答】因SO2具有还原性,Cl2具有氧化性,则等体积的SO2和Cl2充分混合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又SO2和Cl2都没有剩余,则不能使品红褪色,
生成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选C。
【分析】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因此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开始阶段没有碘生成,这说明首先发生的反应应该是IO3-+3HSO3-=I-+3SO42-+3H+。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因此还原性HSO3->I-;继续加入KIO3 , 出现单质碘,这说明此时发生的反应为IO3-+6H++5I-=3H2O+3I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氧化性IO3->I2。则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还原性:HSO3->I- , 氧化性:IO3->I2>SO42- , A不符合题意;
B、a点处亚硫酸氢钠过量,则氧化产物是SO42- , 还原产物是I- , B不符合题意;
C、3mol亚硫酸氢钠最多消耗1mol碘酸钾,产生1mol碘离子,但碘酸钾可以氧化碘离子,所以当溶液中的I-为0.4mol时,加入的KIO3不一定为0.4mol,C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向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碘酸钾过量,可以生成单质碘,因此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5HSO3-=I2+5SO42-+3H++H2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像可知0-b无I2生成,是HSO3-将IO3-还原成I- , I-有还原性,再滴入IO3-就发生负一价的碘与正五价的碘的归中反应生成单质碘。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还原性HSO-3>I->I2 , 氧化性:IO3->I2>SO42-。
16.【答案】 C
【解析】【解答】A.2Fe3++SO2+2H2O=2Fe2++SO42-+4H+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 ,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A不选;
B.I2+SO2+2H2O=H2SO4+2HI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 ,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B不选;
C.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 ,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故C选;
D.2Fe3++2I-=2Fe2++I2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I-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Fe2+ ,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二、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
(2)分液漏斗;B
(3)饱和食盐水
(4)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解答】解:(1)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制备氯气,Mn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为+2价,Cl元素从﹣1价升高为0价,
用双线桥表示为: ;
故答案为: ;(2)图中a仪器为分液漏斗;洗气时,洗气瓶中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所以B处错误;故答案为:分液漏斗;B;(3)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可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4)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1)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制备氯气,分析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做氧化剂,据此解答;(2)熟悉常见仪器的形状,说出其名称;洗气时,洗气瓶中导气管应长进短出;(3)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依据氯化氢、氯气水溶性选择除杂试剂;(4)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
18.【答案】(1)胶头滴管;abdcfe
(2)500;20.0
(3)D
【解析】【解答】(1)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故正确操作顺序为abdcfe;
(2)实验室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故配制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480mL需要使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此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 ;
?(3)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无影响,所以对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选项A不选;B.没有洗涤烧杯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选项B不选;C.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则加入的水偏多,溶液浓度偏小,选项C不选;D.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选项D选。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实验室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进行分析即可。
三、综合题
19.【答案】 (1)解:对其中一份样品进行加热完全分解产生CO2 112mL,则
2NaHCO3 Na2CO3+ CO2↑+H2O
2mol 22.4L
n(NaHCO3) 0.112L
n(NaHCO3)= =0.01mol,另一份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盐酸时产生标准状况下448mLCO2 , 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混合物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0.01mol=0.01mol,所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0.01mol:0.01mol=1:1,故答案为:1:1

(2)先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优先反应,根据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0.01mol碳酸钠完全反应化学H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然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生成标准状况下112mL二氧化碳时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n(CO2)= =0.005mol,则150mL该稀盐酸中含有H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05mol=0.015mol,所以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mol/L,故答案为:0.10mol/L。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先对一份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再结合题干条件计算出剩余 n(NaHCO3) ;将另一份碳酸氢钠溶于水,滴加盐酸反应,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最后结合碳原子守恒等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向 先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 碳酸钠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出150mL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推断题
20.【答案】 (1)Cl2;O2
(2)2Fe+3Cl2=2FeCl3 (点燃)
(3)2Na2O2+2H2O=4NaOH+O2↑
(4)先变红后褪色;Cl2+H2O=HCl+HClO;Ca(ClO)2;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光)
【解析】【解答】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应为H2O,F为淡黄色粉末,应为Na2O2 , 则G为O2 , B为NaOH,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应为Cl2和NaOH的反应,生成NaCl和NaClO。(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 , G为O2 , 故答案为:Cl2; O2;(2)Fe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 3Cl2 2FeCl3 , 故答案为:2Fe + 3Cl2 2FeCl3;(3)反应②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 NaOH +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 NaOH +O2↑;(4)①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故答案为:紫色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l2+H2O HCl+HClO;
②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 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失效,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 O2↑,故答案为:Ca(ClO)2;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 O2↑。
【分析】要注意以F作为突破口,F为淡黄色固体,高中阶段常见的淡黄色粉末有Na2O2 , 根据E为无色无味液体又可以和Na2O2反应,即H2O,G为O2 , 而A、C、D有氯元素,且A价态在C、D之间,又可以和NaOH反应,则A为Cl2;
(2)要注意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金属杨华伟最高价态,即Fe转化为Fe3+;
(3)Na2O2是一种常见的供氧剂,可以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 , 可以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
(4)①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跟水反应生成两种有酸,分别为HCl和HClO,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HClO又具有漂白性,可以使之褪色;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 在空气中失效和其漂白原理前半部分相同,都是和CO2、H2O反应生成CaCO3。
21.【答案】 (1)铁
(2)FeCl2;Al2O3
(3)8Al+3Fe3O4 4Al2O3+9Fe;2Al+2NaOH+6H2O=2Na[Al(OH)4]+3H2↑
(4)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Fe,B是Fe3O4 , C是FeCl2 , D是FeCl3 , E是Fe(OH)2 , F是Fe(OH)3 , G是Na[Al(OH)4],H是Al2O3 , I是Al。则(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的名称是铁。(2)C、H的化学式分别是FeCl2 、Al2O3。(3)反应①是铝热反应,方程式为8Al+3Fe3O4 4Al2O3+9Fe;反应⑦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4)由于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则反应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分析】(1)A是Fe,B是Fe3O4 , C是FeCl2 , D是FeCl3 , E是Fe(OH)2 , F是Fe(OH)3 , 它们含有的共同元素是铁元素;
(2)C是FeCl2 , H是Al2O3;
(3)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 可简单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锰等)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
(4)氢氧化亚铁的性质非常不稳定,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物氢氧化铁。
22.【答案】 (1)Cl;H;N;O
(2)-3;+7
(3)HClO;NH4Cl(或NH4NO3或NH3·H2O)
(4)不正确,HClO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
【解析】【解答】 (1)Y和Z的单质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r(Y)>r(Z),故Y是氮元素、Z是氧元素,进而推知X为氢元素;r(W)>r(Z),原子序数W>Z,所以W只能是第三周期元素,W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W是氯元素,故答案为Cl H N O;(2)N的最低化合价为-3价,Cl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故答案为-3 +7;(3)由H、N、O、Cl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化合物是次氯酸;化合物乙是氮肥,可能是氯化铵或硝酸铵或NH3·H2O,故答案为:HClO ?NH4Cl(或NH4NO3或NH3·H2O)。(4)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不能根据它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答案为:不正确,HClO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
【分析】将图示和题目的信息综合来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