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北坝初中 宋 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这节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本章的中心。本节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打下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构建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本节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标准,针对本节知识结构体系,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如下:引导学生亲自解剖、观察花的基本结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分析整合,认同事物是发展的。同时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课外实践活动,养成爱护花的习惯,并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事物是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三)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是: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开花和结果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眼见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再者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表现出注意力容易转移,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都有待提高等特点。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以及教材的结构,我将教学方法定为如下:
1、在第一部分花的结构中,我将教材中的验证性试验——观察和思考改为探究性试验,原因如下:
(1)我认为生物教学它不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和演示的过程,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七年级的学生思维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子房的解剖观察时,他有可能纵剖,有可能横剖,还有可能沿着子房壁慢慢地剖进去,每一种方案都有他的思考在里面,教师不能将所谓的“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在注重结果的合理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通过亲自动手加深了学生对花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培养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在课后他就能正确地解剖身边常见的花,从而达到对花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不断巩固,这就是古人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2、在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中,传粉的过程比较直观,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同时打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进而理解传粉。而受精这一过程比较抽象,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变抽象为具体,进而易化难点。
3、在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中,学生对花和果实种子都比较熟悉,我主要让学生对比花和果实种子的图片,进而明白花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四、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则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探究活动,共同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课前活动、课堂教学、课后实践。
(一)课前活动:生物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前,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一个解剖花的方案(花的选择主要看当时的季节,选一个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常见的花,本课设计时暂定桃花),从而初步认识桃花的结构。而教师则要准备好上课时要用到的教具,设计好解剖花的结构的表格,学生的解剖用具,多媒体课件等等。这样有利于课堂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1、花的结构(10~12分钟)
教师首先打出一组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为什么开花后一定会结果呢?花和果实到底有什么关系?”那就从花的结构开始研究吧,从而引入“花的结构”这一部分的学习。
学生以4个人为单位对所带的花进行解剖。学生拿出自己课前设计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再带着课本中P102问题认真地解剖花,共同得出花的主要结构,然后将花的每一部分结构填入教师设计的“花的结构”一表格中,本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探究的基础上认识花的结构。解剖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几个小组以各种形式来汇报结果,可以回答问题,也可以以填花的结构图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检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其他学生不可随意打断,应等其汇报完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此时要做好组织者的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教师最后作出总结同时点评本次探究性活动,教师切不可随意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循循善诱。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对不足的进行引导改进,学生则进行反思。利用学生此时的心理,教师利用桃花置疑:“假如这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到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2、传粉(4分钟)
用教授法引出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就是传粉。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P103材料来了解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进行对比。然后创设情境:“如果遇到阴雨天,虫和风的作用就不大了,会出现缺粒现象,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人工辅助授粉。课本中将人工辅助授粉安排在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中讲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将其安排在传粉这一部分来讲解。
3、受精(7~9分钟)
受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首先利用放大的子房纵剖图复习前面刚学到的雌蕊的结构,让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有一个结构上的认识基础。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受精的过程,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受精的过程,然后同样再利用放大的子房纵剖动画让学生对受精的过程进行整合,最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描述受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4~5分钟)
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部分,学生对花和果实种子都很熟悉,他们可能不能明白展开的花是怎么样跟果实和种子扯上关系的。因此我主要在大屏幕中放出花和果实种子的对比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进而明白花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
5、课堂反馈(5~6分钟)
(1)花的主要结构是 ( )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
(2)在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产生什么变化?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
花瓣 胚
雄蕊 果实
花柱 果皮
子房 种子
子房壁
胚珠 凋落
受精卵
(3)、题目在教材中P105,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比较好地完成作业。这些题目与现实生活有关联,既能达到巩固新学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实践
根据课本中所学的人工辅助授粉,教师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贴近大自然,热爱自然,从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传粉:花粉 雌蕊柱头
受精:
人工辅助授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观察──探索──整合”的教学法,由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互动交流,得到问题的答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印证整合,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通过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素养、能力诸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目标。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比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3.在情感方面,本次课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课外活动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等情感。同时,在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平等、爱护”的原则,和传统科学教学不同的是:学生的观点和教师的观点一样,应该被考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关于教学内容上的见解。教学应该是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抹杀!
(二)不足之处
1.本课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知识点比较多,活动多,教师需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有些学生喜欢探究,在参与教学中表现得活跃、主动,但有些学生却不喜欢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比较难以控制,在这一点上本人做得还不够。因此,今后要下功夫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引导、善于鼓励。
3.在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中,有些实验用具运用的不够准确,操作不够规范,教师应该给与一一指正,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生物学基本功的训练,并做好课外活动的组织。
花
花托
萼片
花瓣
雌蕊
雄蕊
柱头
花柱
子房
花药
花丝
内有花粉
子房壁
内有卵细胞
胚珠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结合
(胚珠内)
受精卵
胚珠
发育
珠被
发育
胚
种皮
子房壁
果皮
种子
果实
发育
子房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