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 第三篇 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课件 28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 第三篇 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课件 28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2 20:10:28

文档简介

第三篇 物质科学(物理部分)
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
1.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为方便读数,可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2题图
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A. -66 ℃
B. -74 ℃
C. 66 ℃
D. 74 ℃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9月7日到9日。天气逐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草叶上有许多露珠,如图所示。与之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第3题图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凝固
4.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5.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
A. 熔化 B. 升华 C. 汽化 D. 凝华
6.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7.寒冷的冬天,在室外说话会产生很多的“白气”,下列四个自然现象中与“白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的冰熔化成水
B. 初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C. 严冬,树枝上形成的“雾凇”
D. 深秋,附着在草叶上的“霜”
8. 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凸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树木和植被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液化成水蒸气
B. 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放热,凝华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9.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第9题图
小立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第10题图
(1)如图所示,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 。
(2)在对水持续均匀加热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的过程中,小立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观察并记录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在沸腾过程中,随着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1.小东在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持续给冰和石蜡加热,每隔1 min分别记录冰和石蜡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冰和石蜡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选填“冰”或“石蜡”)
(2)在4~8 min时,冰__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在0~2 min时,冰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加热时
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冰的温
度/℃
-6
-4
-2
0
0
0
0
0
0
0
1
2
3
石蜡的
温度/℃
25
27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12.如图所示,①和②是小文和小武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分别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小文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你分析小文和小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亮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他设计了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案。甲方案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乙方案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置在装有水的烧杯里,再用酒精灯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选定后,开始实验,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5 min末,试管里的海波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内能______。
第13题图
14.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请将他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15. (2019石景山区一模)实验桌上摆放一瓶酒精、一个烧杯,请你再选用一个测量工具,设计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吸收热量。
16. (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第16题图
A. 一定高 B. 一定低
C. 一定相同 D. 无法确定
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
1. D 2. C 3. B 4. D 5. D 6. A 7. B 8. B  9. 37.3
10. (1)B (2)不变
11. (1)石蜡 (2)吸收 (3)固
12. (1)99 (2)不变 (3)水的质量不同(只要合理即可)
13. (1)乙 使物质受热均匀 (2)固液共存态 (3)不变
增大
14. (1)撑开相同的面积,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 (2)两件衣服变干所需的时间 (3)吸热
15. 选用测量工具: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用温度计测出室温记为t1;
2.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酒精,用温度计测出酒精的温度,待到与室温相同时,把蘸有酒精的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在空气中手持温度计观察,发现温度计上的酒精减少,记录温度计的示数为t2;
实验现象:t2 <t1,同时发现温度计上的酒精减少,由此说明酒精蒸发过程吸收热量。
16. B 

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 [学生用书P88]
一、温度的测量(b)
1.温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科学上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冰水混合物__的温度为0℃,__水沸腾时__的温度为100℃。
2.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是利用__液体的热胀冷缩__的原理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计如下表:
温度计种类
温度计内部液体
量程
最小刻度
普通温度计
煤油或水银
-20~110℃
1℃
寒暑表
酒精
-30~50℃
1℃
体温计
水银
35~42℃
0.1℃
注:量程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小刻度指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代表的测量值。
(2)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玻璃泡内装有适量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
(3)正确使用温度计
首先观察其量程和最小刻度;
测量时注意:①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底,不能碰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除外),视线与液柱表面平齐。
3.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体温计量程不同,由于它测量的是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__35~42℃__。
体温计最小刻度不同,一般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1℃,它的最小刻度是0.1℃。
体温计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力向下甩几下,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b)
1.熔化是指物质从__固态变成液态__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__液态变成 固态__的过程。
2.(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__有无一定的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__。
各种金属、冰、食盐、石英等都是常见的晶体,石蜡、玻璃、橡胶、塑料等都是常见的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熔点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 __凝固点__。冰的熔点为__0℃__。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__温度达到熔点__;②__不断吸收热量__。
【知识拓展】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c)
1.汽化
汽化是物体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为__蒸发__和__沸腾__。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__表面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__温度的高低__;②__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 ③__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__。
(2)沸腾是在__一定的温度__下,在液体的__表面和内部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沸点__。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__100__℃。
液体的沸腾条件:①__温度达到沸点__;②__不断吸收热量__。
【知识拓展】
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2.液化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 液滴。
液化方法:降温;压缩体积。罐装液化石油气、分离空气时的液态空气都是经压缩体积和降温而成的。
【知识拓展】
用分子观点解释汽化: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时,水分子的间距增大,水分子运动加快,但水分子本身的结构不变。所以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四、升华与凝华(a)
升华指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反之称为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碘、灯泡内的钨丝都可以升华。结冰的衣服会干是一种升华现象,冬天的霜、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五、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a)
1.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有:__熔化、汽化、升华__。
2.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有:__凝固、液化、凝华__。
类型一 温度的测量
典例 [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解析】 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所以,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跟踪训练
1.[岳阳中考]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
B.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
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或底
【解析】 将体温计放入热水或放酒精灯上加热、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都超出其量程,会损坏体温计和寒暑表。普通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贴着容器壁或底。体温计内部有缩口,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几下。
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 B点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C )
A.50℃     B.60℃     C.70℃     D.80℃
【解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AB间距离为50cm,则每厘米温度为2℃。距A点为50cm-15cm=35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100℃=70℃。
类型二 熔化和凝固
典例 [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使物质均匀受热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2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不变__,该物质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 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加热,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最小刻度值为1℃,故示数为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跟踪训练 [北京中考]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解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9min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即熔点为48℃。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是固态。
类型三 汽化和液化
典例 [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图1-2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解析】 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跟踪训练 [北京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C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所以减慢蒸发,需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这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类型四 升华与凝华
典例 [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解析】 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内壁直接变成固态的碘,是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跟踪训练 [安徽中考]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解析】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是吸热过程,使环境温度降低。
1.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D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解析】 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升高相同的温度,膨胀的体积相等,在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不同,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度,尽量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大,而玻璃管尽量做得细。
2.[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解析】 根据其熔化曲线可知,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物质温度不变,即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该时间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D )
图1-4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解析】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凝华现象;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无锡中考]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解析】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2018·益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
(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__C__(填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
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
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
C.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
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
(2)蒸发过程是一个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6.[娄底中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秒表__。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使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慢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__,__不能碰到烧杯壁和底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使萘各处的温度一致__。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_晶体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10__min。
课件28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物理部分)第1课时 温度测量与物态变化一、温度的测量(b)
1.温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科学上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
2.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冰水混合物水沸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常用的温度计如下表:
注:量程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小刻度指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代表的测量值。
(2)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玻璃泡内装有适量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 (3)正确使用温度计
首先观察其量程和最小刻度;
测量时注意:①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底,不能碰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除外),视线与液柱表面平齐。
3.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体温计量程不同,由于它测量的是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
体温计最小刻度不同,一般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1℃,它的最小刻度是0.1℃。35~42℃ 体温计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力向下甩几下,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b)
1.熔化是指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金属、冰、食盐、石英等都是常见的晶体,石蜡、玻璃、橡胶、塑料等都是常见的非晶体。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有无一定的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__。冰的熔点为_______。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点凝固点0℃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三、汽化和液化(c)
1.汽化
汽化是物体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为________和________。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___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沸腾表面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积的大小(2)沸腾是在______________下,在液体的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_____℃。
液体的沸腾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
【知识拓展】
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一定的温度表面和内部沸点100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2.液化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液化方法:降温;压缩体积。罐装液化石油气、分离空气时的液态空气都是经压缩体积和降温而成的。
【知识拓展】
用分子观点解释汽化: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时,水分子的间距增大,水分子运动加快,但水分子本身的结构不变。所以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四、升华与凝华(a)
升华指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反之称为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碘、灯泡内的钨丝都可以升华。结冰的衣服会干是一种升华现象,冬天的霜、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五、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a)
1.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
2.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类型一 温度的测量
典例 [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C【解析】 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所以,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跟踪训练
1.[岳阳中考]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
B.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
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或底
【解析】 将体温计放入热水或放酒精灯上加热、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都超出其量程,会损坏体温计和寒暑表。普通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贴着容器壁或底。体温计内部有缩口,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几下。C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
A.50℃       B.60℃       
C.70℃       D.80℃C类型二 熔化和凝固
典例 [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1(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物质均匀受热2不变晶体【解析】 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加热,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最小刻度值为1℃,故示数为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跟踪训练 [北京中考]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CA. 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解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9min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即熔点为48℃。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是固态。类型三 汽化和液化
典例 [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 1-2B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
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解析】 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跟踪训练 [北京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所以减慢蒸发,需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这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C类型四 升华与凝华
典例 [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B【解析】 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内壁直接变成固态的碘,是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跟踪训练 [安徽中考]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解析】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是吸热过程,使环境温度降低。B当堂测评高分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