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人教新课标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919至1927年思想成果新三民主义 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人教新课标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919至1927年思想成果新三民主义 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2 16:42: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19至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
——新三民主义》一轮复习课堂实录
1、导入:
先请迅速浏览一则发生于上个月的新闻。大家能提取到一个什么关键词?民生。中国国父孙中山一生也在关注百姓生计,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2、基础巩固和教材挖掘:
提几个问题检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师生互动:1、怎么理解“明确提出‘反帝’是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最大进步”?生答后,指出:只有明确提出“反帝”,才能在推翻军阀后继续斗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2、如何解释新三民主义“耕者有其田”与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做法不同,结果一样?生答后,在做法上,旧三民主义是计划由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土地,租给农民耕种;而新三民主义是要让农民获得土地。结果都没有涉及具体的土地纲领,都难以达到使农民和土地结合的效果。
3、怎么理解“节制资本对中国统一的意义重大”?生答后,节制资本主要是针对大资
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他们资本壮大是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破坏这个基础使消灭军阀、统一中国成为可能。
第四个问题留一下。
过渡:刚刚我们看了一则新闻,这是研究历史问题的一种资料。新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呢?
三、史料分类:
1、按属性分: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就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又叫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展示图片并判断)。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比如:“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几手史料呢?(有司马迁亲历的,也有他研究诠释的,很难严格分开)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哪个更有价值呢?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有价值。但并不意味着第一手史料更真实、更可靠,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相结合使用。
2、 按呈现形式分:
文字史料:史书、档案、地方志、学术专著、其它(书信、日记、契约、统计数据等)。
图像史料:绘画、雕刻、照片等图像是重要的史料。
口述史料:包括口述回忆、神话、传说、史诗。
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
声像史料: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
(展示ppt)总之分为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声像史料。

四、史料搜集:上周布置同学们围绕“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愿望”这个主题搜索史料,大家用了哪些方法寻找史料呢?如果给你足够时间你还能用找到那些途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访问遗址,采访学者等)总之来源尽力丰富。

五、接下来对大家找到的这十几则材料进行整理,第一步请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第二步去伪存真,进行初步筛除;第三步优中选优,去粗取精,挑出适合本课研究主题、并能相互印证的材料。
师生合作完成第一步(板书):怎么分类的?文字类:2、3、9、10、12、13、14;图像类:4、5、11;口述类:1、6;实物类:5;声像类:7、8。
接下来同桌合作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学生活动3分钟)。
师生互动:你们筛除了哪些文字史料?为什么?(12)是传记,比较复杂,客观叙述部分是史料,但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和细节描写又不一定完全属实,所以要仔细辨别,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暂时不选用;(14)《民国演义》呢?文学作品不是史料,但是包含一定的历史信息,只能作为研究后的补充资料。
三幅图片可以使用吗?油画如果能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今天我们暂时划去。
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口述史料呢?口述史料的利弊是其他史料的重要补充。但它有什么弊端?由于立场、利益和时间久远,口述史料不一定真实或者准确(主观性强、记忆偏差)。
实物史料比较可靠。
两则影视材料呢?(7)是纪实电影,又叫纪录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8)是影视作品,可以首选吗?不是史料!果断删掉。
第三步:优中选优,选择哪几则作为今天研读的材料呢?(2、3、4、5、7、9、10)我们留了几则围绕主题、经典权威、相互印证的材料。

精选的这几则二手材料有当事人留下的叙述,有后世的研究,证据确凿吗?如果你是法官,会只听当事人及其亲属的证词吗?对了,共产国际推动了孙中山的转变,苏联的史料也值得研究。但它也是当事人。科代表找了旁观者——美国历史学家的资料来补充(朴素的书写挡不住耀眼的才华),如此一来,有了多方资料,使我们研究的证据链更牢靠。

5、运用史料:
接下来咱们来运用自己寻找的史料。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仔细阅读材料,并回答两个问题。教一下方法:“归纳”将同样的内容归并到各个层次。第二问“分析”指分门别类得出原因。注意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师生互动,让学生说一下思路和答案(注意对学生的表述能力进行点拨)。第一问: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继续反帝反封建斗争。“二联一扶”又叫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手段。
第二问:国内:孙中山屡次革命失败教训;中共影响;国际:十月革命胜利和共产国际的鼓舞、帮助;个人:孙中山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运用史料,我们知道了正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孙中山晚年革命愿望才随之变化,他才提出了新的三民主义,新在哪里?(反帝、普遍民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这改变了他的阶级属性吗?(没有涉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他仍是民族资产阶级),新三民主义仍是资产阶级思想。
可惜,孙中山的革命愿望还未实现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上革命的过程中病逝了。用毛泽东的话说:“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惟愿同学们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8、课堂总结:
今天我复习了新三民主义思想,大家要重点把握新三民主义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还学习了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请临近的四名同学互相分享一下(或自由发言):史料实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搜索史料要注意)类型多元、(多方寻找多个证据)孤证不立、(为什么筛除了许多材料)经典权威、出处明确等等。最后愿大家在历史学习中“大胆地假设,小心的求证”。谢谢大家!
梳理笔记,完成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19至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之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的思想成果》导学案
一、基础巩固:
1、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由______思想转变为______思想,再由______思想运用于____。
2、 新三民主义提出(1924):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新”在哪里):
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
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思想萌芽:(1924—1927)
(1)毛泽东思想的含义:____与____相结合,_________结晶,指导了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思想萌芽: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材挖掘:(涉及必修一《辛亥革命》和必修三《三民主义》)
1、怎么理解“明确提出‘反帝’是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最大进步”?
2、如何解释新三民主义“耕者有其田”与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做法不同,结果一样?
3、怎么理解“节制资本对中国统一的意义重大”?
4、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仍然没有脱离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范畴”?

三、能力提升:
1、史料分类:
(1)按属性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呈现形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料搜集
3、史料整理(分类、辨析、筛选)
(1)孙中山“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2)国内之军阀既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而资产阶级亦眈眈然欲起而分其馂余(馂余:.吃剩馀的食物),故中国民族政治上、经济上皆日即于憔悴。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之解放。
——1924年1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文件)

(3)“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http:?/??/?www.so.com?/?s?q=%E6%B0%91%E4%BC%9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及联合世界上 (?http:?/??/?www.so.com?/?s?q=%E4%B8%96%E7%95%8C%E4%B8%8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http:?/??/?www.so.com?/?s?q=%E6%B0%91%E6%9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共同奋斗。
——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遗嘱》(文件)

(4) (5)













(6)1956年毛泽东口头回忆:“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的多次演讲,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
(7) “1923年3月1日,孙中山再次组建大元帅府。这次孙中山不再提什么护法,不再提召开什么国会非常会议,他决心学习苏俄,改造旧党,重组军队,以发动一次与以往不尽相同的革命。他说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2001年纪实电影《孙中山》
(8) 孙中山会见马林,马林建议孙中山联合群众,改组国民党的的电影片段。
——1986年电影《孙中山》2小时4分至2小时五分片段
(9)(1922年)8月12日,马林再次来华。这时,孙中山由于陈炯明的公开叛变,
遭到最惨痛的失败,由广州避退上海,处在彷徨、徘徊之中。8月25日,马林在上海会见
孙中山,双方商谈的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表示要与苏联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意共产党加
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史》(历史系教材)
(10)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以期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一方面又当对于农夫、工人要求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
——选自1924年1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文件)
(11)1921年8月,张太雷奉调回国。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助手和翻译,1921年12月,陪同马林与孙中山会谈,探讨在中国建立政治联盟的可能性。图为马林(共产国际代表)与孙中山会见场景(油画),张太雷(中共党员)担任翻译。















(12)孙中山(对马林)说:“我欢迎苏俄的十月革命,我也非常欢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真诚帮助,我还欢迎中国共产党与我们联合,我现在在桂林组织北伐,我的敌人就是直系军阀,是曹馄、吴佩孚,除了这些敌人以外,我可以包容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的人或者政党、团体!”
——选自池昕鸿《孙中山全传》(传记)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提升到新高度。耕者有共田”成为土地纲领的中心口号,在民生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中,土地和资本始终是一切问题的轴心。由于民生主义反映了历史进程的特点,因而不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选自《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学术论文)
(14)说到中国民党改组的动机,却在去年民国十二年。那时有一个名叫高一涵的,在《努力》周服上发表了一篇文字,批评国民党的份子太复杂,和组织的不适当,主动加以改组。中山先生见了这个提议,?十分满意,使派记精卫等着手预备。
——选自蔡东藩等著《民国演义》第一百五十回(历史小说)


★注意事项:
(1)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史料运用:
材料一 (1922年)8月12日,马林再次来华。这时,孙中山由于陈炯明的公开叛变,
遭到最惨痛的失败,由广州避退上海,处在彷徨、徘徊之中。8月25日,马林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双方商谈的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表示要与苏联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意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国内之军阀既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而资产阶级亦眈眈然欲起而分其餕余(.吃剩馀的食物),故中国民族政治上、经济上皆日即于憔悴。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之解放。
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以期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一方面又当对于农夫、工人要求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
——1924年1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摘编自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遗嘱》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愿望。(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晚年革命愿望出现的原因。(7分)


4、史料实证方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6张PPT)
【国务院大督查】赴宁夏 安徽 吉林等地
针对民生等问题展开大督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08月31日 14:14

宁夏:针对民生问题展开督查。(2018年8月)27日上午,督查组成员来到了银川市兴庆区政务大厅,对大厅的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了暗访。
安徽:明查暗访 重点督查农村土地问题。24日,督查组对群众反映的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瓦屋村部分农民土地被“以租代征”,改变使用性质,农民利益受损的线索,兵分两路进行核查,对具体情况进行实地暗访。
吉林:实地督查政务大厅 责令立即整改。27号,国务院督查组实地督查了吉林省政府服务大厅。对于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已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版本:人教版 年级:高三
1919—1927年中国的思想文化
——新三民主义

预习检测:
1、怎么理解“明确提出‘反帝’是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最大进步”?
2、如何解释新三民主义“耕者有其田”与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方法不同,结果一样?
3、怎么理解“节制资本对中国统一的意义重大”?

史料分类


史料的分类:
按属性分: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
白寿彝《中国通史》
司马迁《史记》
……
“史料”含义及分类

史料的分类:
按属性分: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
按呈现形式分: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声像史料



史料搜集

你怎样搜集史料的呢?还有其它途径吗?
史料整理


主题: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愿望

第一步:按表现形式分类

第二步:初步筛除

第三步:优选史料

史料整理


第一步:按表现形式分类


史料整理

第二步:初步筛除


文学作品不是史料
影视作品不是史料
史料整理

第三步:优选史料


紧扣主题
经典权威
相互印证
史料整理

外国史料


史料运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愿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晚年革命愿望出现的原因。(7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继续反帝反封建斗争
国内:失败教训;中共影响
国际:十月革命的鼓舞、帮助;
个人:与时俱进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史料实证方法总结:
类型多元
孤证不立
经典权威
出处明确
……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