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2020-1-2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月夜忆舍弟2020-1-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他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写作背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读准字音shùxíngsàn 月夜忆舍弟 杜甫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疏通大意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歌赏析主旨: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五律视听结合凄凉点题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结构严谨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深化主题感情悲怆深沉
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怀乡思亲和忧国忧民、对战争停止的期盼之情。思乡千古名句焦虑不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观感受借景抒情节令凄凉忧虑含蓄蕴藉1、理解默写: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薄:___________薄:___。 。
(2)《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薄 :______________薄: 。
(3)《月夜忆舍弟》中,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相近的诗句是:薄 :______________薄: 。课堂检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4)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薄:__________薄:薄: 。
2、《月夜忆舍弟》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课堂检测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3、“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课堂检测 借景抒情。“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长沙过贾谊宅2020-1-2刘长卿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怀古咏古诗特点写作背景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读准字音huànqībó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qīng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疏通大意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歌赏析七律
咏史诗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主旨: 本诗借古伤今,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奠定凄怆忧愤的感情基调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即景生情反衬深化主题萧条冷落景中见情
情中见景
含蓄蕴藉意境悲凉孤寂怅惘诗眼
__ 设问自怜____1、理解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和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薄:___________薄: __ _ 。 。
(2)《长沙过贾谊宅》诗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薄 :____________ __薄: 。课堂检测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长沙过贾谊宅》中于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诗句是:薄:___________薄:薄 : 。
4、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课堂检测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课堂检测5、《长沙过贾谊宅》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课堂检测 “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和贾谊的一生,也暗寓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作者对贾谊的景仰羡慕之情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感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了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意对即可)6、《长沙过贾谊宅》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2020-1-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又称韩文公。 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作者简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也就是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且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愤慨、悲伤。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写作背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读准字音zhāochóngwèihéng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rǔyīngzhàng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疏通大意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歌赏析七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主旨: 表达了诗人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做好牺牲的悲愤之情。委婉含蓄对比被贬原因申述衷心象征双关点题即景抒情
千古名句交代后事失落眷恋刚直不阿对比景阔情悲沉痛凄凉前途坎坷难料获罪快路途远怨愤、悲痛叙事写景抒情
对比鲜明照应颔联____1、理解默写: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薄:_______薄: __ _ 。 。
(2)《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诗句是:薄 :____________ __薄。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李白《行路难》(其一)里的“薄 :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检测 欲为圣明
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的诗句是:薄:___________薄:薄 。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薄:___________薄。
课堂检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一封朝奏九重天2、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课堂检测 这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4、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堂检测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因一封凑疏而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课堂检测2020-1-2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他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作者简介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写作背景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羁旅诗的常见特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读准字音duó 商山早行 温庭筠húzhǐfúyún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疏通大意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歌赏析五律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主旨:“悲”字是全诗文眼,奠定感情基调,点明主旨,以乐写哀意象叠加
相互映衬
虚实相生
首尾呼应环境的凄清、寂寞,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首尾照应霜月早行图 本诗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梦境寂静、悲凉 思乡视听结合仰视俯视衬托天暗、早行 ____1、理解默写: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薄:_______薄: __ 。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薄 :__________ __ 。课堂检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2、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课堂检测 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车马的铃铛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3、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课堂检测 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课堂检测 内容: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反映了诗人思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5、“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课堂检测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