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圆的认识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儿童画,引出课题。
1、出示图画。
思考:下图由哪些图形组成?
2、出示组成上幅画的图形,比较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时曲线图形。
4、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圆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圆。板书:圆的认识。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圆形物体。
复习就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讲授新课
一、学习画圆
1、提问:你会画一个圆吗?怎样画圆?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一个圆。
3、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圆方法。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讲解:
1)以物画圆
A师:像他们这样,用圆形物体比着画圆,叫以物画圆。
B思考:以物画圆有什么局限性?
教师小结:有的圆形物体不标准,大小也受限制。
2)圆规画圆
①学生试着画圆
教师边演示边总结:
一、定点------圆心
二、定长------半径
三、旋转------一只脚旋转一周
②师:请问,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圆规上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上的针尖用来固定,另一个脚上的铅笔可以画圆。两脚可以随意叉开。
二、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
1)师: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思考:圆心有什么作用?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圆心的作用,确定圆的位置。
2、半径
1)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2)思考:半径有什么作用?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半径的作用:确定圆的大小。
3、直径
1)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思考:直径有什么作用?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直径的作用:确定圆的大小。
4、做一做。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5、小组讨论:
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15米的圆,怎么画?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可以两人合作。先找一条15米的绳子,一个人拽着绳子一头不动当圆心,另一个人将绳子拉紧,绕第一个同学转动,边转边画。
三、学习圆直径半径的关系。
1、画一画、量一量
师:提出要求:
1)请在左面的圆里画半径,能画多少画多少。
2)请量一量半径的长度,谈谈你的发现。
3)师生一起填空.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 ),它们的长度都( )。
2、画一画、量一量
师:提出要求。
1)请在右面的圆里画直径,能画多少画多少。
2)请量一量直径的长度,谈谈你的发现。
3)师生一起填空.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 ),它们的长度都( )。
3、观察思考:
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1)教师课件演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填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 )。
4、做一做。
1)看图填空
d=( ) r=( )
5、找圆心。
1)刚才用杯子盖和三角尺上的画的圆,怎样找圆心?
师生共同总结:先把圆剪下来对折,使两个半圆完全重叠,这时圆中会出现一条折痕,然后再换一个角度,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另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实际上就是这个圆的两条直径)的交点O就是圆心。
2)硬币怎样找圆心?师生共同总结:
把圆形的物体放在直尺的刻度线上,圆的两边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这时量出来的线段长就是直径的长度,然后两条直径相交的点就是圆心。
师:注意:在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四、课堂练习。
1、我是大法官,对错我来判。
1)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2)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
3)在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
4)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
2、选择题
1)圆是平面上的( )。
①直线图形 ②曲线图形 ③无法确定
2)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
①一定是圆的半径 ②一定是圆的直径
③无法确定
3)圆的直径有( )条。
①1 ②2 ③无数
3、如图,在长方形中有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已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8cm,圆的直径是多少?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图中,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5、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
10cm
指名回答。
学生动手画圆。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试着画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尝试自己找圆心。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你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易混概念。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对于元的直径的寻找进行练习。
明确圆时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学生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元的直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
第1、2、3题
板书
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
半径-----相等、无数条----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相等、无数条---通过圆心
d=2r r=d/2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做”数学的过程,因此,要将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转变为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