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跨膜运输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跨膜运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1-03 2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设计思路
由于同学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较浅,本节课采取从宏观世界着手,展示渗透试验的宏观现象,引发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并且从实际生活出发,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自学,自行构建三种运输方式的方向,条件,是否需要能量等,并完成表格。最后由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3、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
2、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进行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2、难点:
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3)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主动运输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 ,把有关渗透作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点评法和点拔法
本节课把点评法和点拔法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五、学习方法指导
1、合作学习法: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生活常识引入新课]: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变硬挺?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教师点拨,突破“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难点。
展示一个简单墨水扩散的扩散实验。
1、往清水中滴一滴墨水,清水很快就变成蓝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扩散
2、扩散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
总结扩散的概念:从相对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的过程,称为扩散
简单扩散
课件演示简单扩散,学生根据动画讨论出扩散的方向。并发现只有小分子的可以通过,教师总结引导。
渗透
播放渗透实验动画,引起学生兴趣,水面为何会上升?进一步播放渗透试验的微观动画,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水分子为什么能够扩散?
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比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多,因此液面上升。
2、为什么蔗糖分子没有移动?只有水分子移动了?
水分子比蔗糖分子小可以通过半透膜。
3、请同学仔细观察水分子的移动情况。
有的进入漏斗,有的从漏斗中出来。
4、总结讨论渗透作用发生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1 具有半透膜
②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具体实例发现问题]:出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图片,结合开题所留的生活常识的思考,通过类比,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与渗透作用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失水?细胞内有半透膜吗?
[分组探究]小组讨论,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教师点拨]
1、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
2、要与结合相关信息,利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提出假设,并且,猜想和假设要能进行检验
3、设计实验要注意材料的选择,仪器、设备、技术条件要符合实际;实验步骤要安全、科学、易操作、可重复等
4、要根据自己的假设确定实验预期,确定要获取的实验证据与事实,并准确记录
5、根据实验结果及现象,结合自己的假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6、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论与其他人交流时要实事求是,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实验方案做必要的修改
[成果交流]教师出示成熟植物细胞图,提出原生质层的概念,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1、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3、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复原)
教师出示有关细胞选择性吸收离子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出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吸收量不同,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量也不同,得出结论:
4、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拓展延伸]如何用已有知识和技能鉴别两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用0.1g/mg 0.8g/mg的蔗糖溶液分别做前面的探究实验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问题探讨]:
1、水分子可以很容易的进出细胞膜,蛋白质可以吗?
2、水分通过什么方式进出细胞?离子和蛋白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相同的吗?
3、你还能提出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其他问题吗?
[分组探究]教师展示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flash动画,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自学
[成果交流,教师点拨]列表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完成表格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方向
能量
载体
举例
比较三种扩散方式: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会受到那些因素的限制
[复习小结,构建体系]
物质的跨膜运输
简单扩散:高浓度 —> 低浓度
被动运输 载体
协助扩散: 高浓度 —> 低浓度
能量
主动运输 低浓度 ——> 高浓度
载体
细胞膜的生理特性:选择通透性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实验观察、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理想。
2、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研究性学习。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生活常识
引入课题
成果交流
教师点拨
具体实例
发现问题
分组探究
自主学习
分析图表
拓展延伸
复习小结
构建体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