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说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阐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2.能力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生物圈被破坏的现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
领悟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圈的唯一性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是不是代表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呈现月球上的基本情况,从而得出:月球上的环境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引出地球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2 .自主学习,了解重点知识
多媒体呈现教学中的三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看书学习,了解本节课的一些重点知识。
⑴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是什么?
⑵生物圈2号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吗?为什么?
⑶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能够为生物提供哪些基本条件?
3. 呈现问题,认识生物圈
教师提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那么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学生思考回答:不是。在天空的最顶部,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紫外线强烈,不适合生物生存;海洋的最底部,高压、低温,缺氧,无光照,不适合生物生存;在地球的最里面,温度极高可以达到4000度以上,其中地心温度高达6888℃,不适合生物生存,这些地方没有生物生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适当的引导)
教师提问: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有哪些?
学生通过刚刚的自主学习很容易答出: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教师提问:这些区域内分别具有什么生物?
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生活经验很容易答出。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这些区域和生物合在一起叫什么?
学生回答:生物圈。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能把生物圈的概念总结出来吗?
学生回答: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叫做生物圈。
师生提问:我们学过很多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你们的校园生态系统等等,相比较哪一个最大?
学生回答: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最后,师生共同梳理一下生物圈的范围。
4. 分析“生物圈II号”
教师展示有关“生物圈II号”的图文资料和播放“生物圈Ⅱ号”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思考多媒体呈现的问题:
(1)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II号”?
(2)“生物圈Ⅱ号”为什么会失败?“生物圈Ⅱ号”的失败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选取小组代表回答展示。最后归纳出这样的结论:“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告诉我们,凭借现有的技术条件,人类不可能建造出一个与像地球一样稳定的人造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我们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5.结合实际,分析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先播放植物、动物和人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动画图片,让学生思考他们生长的时候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学生容易答出是: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进而得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这些基本条件。
再展示生物圈被破坏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感知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着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非常严重,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生物圈,她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如果人类破坏了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人类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6. 知识在线,当堂检测
多媒体呈现一些习题,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一些疑难问题及时点拨。
7. 回顾课堂,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全面的可以请其他同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