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法的验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法的验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2 22: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的验算》教案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商场买衣服的情景,通过母女俩算的结果不同,提出“谁算的对呢?的问题,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谁算的对过程中,学习加法的验算。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学生会用竖式进行百数的加减法计算。会计算进位加法,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买衣服的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交流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会用减法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验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验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题。
根据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7=102 57+45=( ) 102-57=( ) 102-45=( )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复习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64页例题教学情景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提供的信息和大头蛙提出的问题。
师:谁能帮助大头蛙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师:谁算的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结果对不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法的验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信息,结合大头蛙提出的问题,揭示验算的目的和必要性。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检验方法。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方法,只要能提供合理的方法,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吸取别人好的验算方法。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
a.用199+86,看得数是多少。
b.用86+199,看得数是多少。
c.用285-86,看得数是不是199。
d.用285-199,看得数是不是86。
师:结合上面的问题,谁能说一说验算的意义是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通过验算可以发现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谁算的对”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组织交流,小结。使学生感受到不管用哪种方法验算,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同时通过探索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2.归纳概括。
师:谁能说一说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哪些方法?
指名回答。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验算。加法的验算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
第一: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算一遍。第二:和减去第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第二个加数。第三:和减去第二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第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方法,并自觉的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同时自己总结出如何避免的错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认识到自觉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2.先让学生观察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最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
3.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自己解答。鼓励学生在计算后进行验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验算的结果怎么样。
4.第4题,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先让学生试着写出算式,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得以应用,巩固。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199+86=285 86+199=285
2.和减一个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85-199=86 285-86=199
●教学反思
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益于他们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加法的验算,验算书写的指导是必不可少,包括教师的板演,个别的要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