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精品教学课件+精心整理教案)(特别说明:超级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之声》(精品教学课件+精心整理教案)(特别说明:超级精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3 17:49:2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16课 音乐之声(节选)
作者:勒曼(美国剧作家)
听音乐
说人物
析情节
品手法
留余音
讲基础
你听到过这首歌吗
电影经典——《音乐之声》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角色、情节家喻户晓,主题歌也被广为传唱,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独一无二。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1960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以100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后来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导演.
影片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山区、平原拍摄,耗资1000万美元.当时招致一些非议,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前10个月就收入2000万美元,破历史纪录.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4250万美元,超过之前的票房冠军《飘》。
《音乐之声》——主要内容
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音乐之声》导演——罗伯特·怀斯
罗伯特·怀斯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兼制片人.他一生共导演39部影片.其1961年拍的音乐巨片《西区的故事》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
《音乐之声》是怀斯的又一巨作,影片获得5项奥斯卡大奖.其插曲《哆来咪》以及主题曲《音乐之声》,脍炙人口,风靡世界。
2005年9月14日,怀斯因心力衰竭而病逝,享年91岁.报道这一新闻的标题是:怀斯病逝,天堂响起《音乐之声》。
作者
勒曼
美国剧作家
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玛丽亚的扮演者、英国著名演员兼歌唱家朱莉·安德鲁丝向勒曼颁发了奥斯卡荣誉奖。
影视欣赏指导
1、欣赏影视作品是文化欣赏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扩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
2、剧本是一剧之本。它和小说、散文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
3、阅读影视剧本和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必须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例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评论思想和艺术的优劣、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布局谋篇的匠心、塑造人物的方法、积累语言材料……
4、可以重点练习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
5、将阅读剧本和影视欣赏结合,这样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你将欣赏影视也当作语文学——
1、成为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2 、增多了语文学习的途径,
3 、扩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
4 、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5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6 、语文学习成绩因此而提高,
7 、知识面、智力、能力、才干得以提高
……
积累下列词语(含成语)的音、形、义
峥嵘(zhēngróng):高峻,突出。P137
嬷嬷(mómo):这里是对年老的修女的称呼。P139
涟漪(liányī):细小的波纹。P138
鳞次栉比(línzhì):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P138
通宵达旦(xiāodà):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顶礼膜拜(mó):【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人跪下,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贬义词。P139
弥撒(mísɑ):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P141
伫立(zhù):长时间站着。P139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全)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上)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下)
这个剧本与前三课不同,它是:
电影文学剧本
从剧本有大量唱词看,《音乐
之声》属于哪一类影片
音乐故事片
这个剧本的主要人物是——
玛丽亚
玛丽亚的身份是——
修道院修女
这个剧本所写的故事发生在——
萨尔茨堡的阿尔卑斯山麓和修道
院。
阿尔卑斯山麓和附近萨尔茨堡的
修道院
“阿尔卑斯山麓”或“修道院”可以吗?
根据场景的变化和人物出场,把课文分为两段。
1、萨尔茨堡野外,玛丽亚纵
情歌唱,快乐游玩;
2、修道院内,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听音乐
聆听乐曲
视听欣赏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哆来咪》《晚安,再见》等。
说人物
1.说说你眼中的玛丽亚。
欣赏玛丽亚歌唱片断(视频) ,说一说你所感知到的玛丽亚的形象。
感知形象美
玛丽亚的形象:
[示例]她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2.说说课本中的玛丽亚。
默读课文,在剧本中寻找依据,从多个角度来点评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提示:
①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如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热爱自然、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②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唱词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热爱歌唱、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天性。
3.说说剧中人眼中的玛丽亚。
课文中的修女们怎样评价玛丽亚?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
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
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
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
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
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
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
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
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用一个字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就是“爱”字:
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
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
姑娘。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5.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也是为了突出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小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品析画面美
1.课文主要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现艺术形象
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2.品读课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处场景。
山坡草地上的风光充满野趣,充满诗情画意;而修道院里的景致优雅、肃穆。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析情节
3.质疑性探讨: 如果将人物放在一片阴冷的愁云惨雾的背景之中,你认为怎么样?
示例:在阴冷的场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乐天的性格,并使她的歌声和容颜如阳光般具有驱散愁云惨雾的功能。
(允许有学生自己的理解,正反均可)
体味音乐美
品手法
1.资料助读。教师介绍音乐故事片的特点: 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2.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3.音乐故事片同样也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请找出课文中存在的冲突,并说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①景色的比照;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
4.本剧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试举例说说。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这些描写手法,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
这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形象美、画面美、音乐美,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丽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
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留余音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孤独的牧羊人》欣赏
2.对这部外国影片的译名,世界各国的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如要请你来重新取一个译名,你有什么建议呢
3.写作尝试
课文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请你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
1.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请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布置作业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祝大家:
音乐故事片 《音乐之声》(片断欣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16课 音乐之声(节选)——精心整理教案
作者:勒曼(美国剧作家)
释词语 听音乐 说人物 析情节 品手法 留余音
你听到过这首歌吗
电影经典——《音乐之声》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角色、情节家喻户晓,主题歌也被广为传唱,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独一无二。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1960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以100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后来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导演.
影片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山区、平原拍摄,耗资1000万美元.当时招致一些非议,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前10个月就收入2000万美元,破历史纪录.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4250万美元,超过之前的票房冠军《飘》。
《音乐之声》——主要内容
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音乐之声》导演——罗伯特·怀斯
罗伯特·怀斯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兼制片人.他一生共导演39部影片.其1961年拍的音乐巨片《西区的故事》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
《音乐之声》是怀斯的又一巨作,影片获得5项奥斯卡大奖.其插曲《哆来咪》以及主题曲《音乐之声》,脍炙人口,风靡世界。
2005年9月14日,怀斯因心力衰竭而病逝,享年91岁.报道这一新闻的标题是:怀斯病逝,天堂响起《音乐之声》。
作者
勒曼
美国剧作家
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玛丽亚的扮演者、英国著名演员兼歌唱家朱莉·安德鲁丝向勒曼颁发了奥斯卡荣誉奖。
影视欣赏指导
1、欣赏影视作品是文化欣赏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扩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
2、剧本是一剧之本。它和小说、散文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
3、阅读影视剧本和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必须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例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评论思想和艺术的优劣、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布局谋篇的匠心、塑造人物的方法、积累语言材料……
4、可以重点练习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
5、将阅读剧本和影视欣赏结合,这样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你将欣赏影视也当作语文学——
1、成为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2 、增多了语文学习的途径,
3 、扩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
4 、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5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6 、语文学习成绩因此而提高,
7 、知识面、智力、能力、才干得以提高
……
积累下列词语(含成语)的音、形、义
峥嵘(zhēngróng):高峻,突出。P137
嬷嬷(mómo):这里是对年老的修女的称呼。P139
涟漪(liányī):细小的波纹。P138
鳞次栉比(línzhì):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P138
通宵达旦(xiāodà):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顶礼膜拜(mó):【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人跪下,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贬义词。P139
弥撒(mísɑ):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P141
伫立(zhù):长时间站着。P139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全)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上)
《音乐之声》视频朗读(下)
这个剧本与前三课不同,它是:
电影文学剧本
从剧本有大量唱词看,《音乐之声》属于哪一类影片
音乐故事片
这个剧本的主要人物是——
玛丽亚
玛丽亚的身份是——
修道院修女
这个剧本所写的故事发生在——
萨尔茨堡的阿尔卑斯山麓和修道院。
阿尔卑斯山麓和附近萨尔茨堡的修道院。
“阿尔卑斯山麓”或“修道院”可以吗?
根据场景的变化和人物出场,把课文分为两段。
1、萨尔茨堡野外,玛丽亚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2、修道院内,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听音乐
聆听乐曲
视听欣赏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哆来咪》《晚安,再见》等。
说人物
感知形象美
1.说说你眼中的玛丽亚。
欣赏玛丽亚歌唱片断(视频) ,说一说你所感知到的玛丽亚的形象。
玛丽亚的形象:
[示例]她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2.说说课本中的玛丽亚。
默读课文,在剧本中寻找依据,从多个角度来点评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提示:
①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如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热爱自然、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②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唱词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热爱歌唱、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天性。
3.说说剧中人眼中的玛丽亚。
课文中的修女们怎样评价玛丽亚?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用一个字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就是“爱”字: 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 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5.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也是为了突出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小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析情节
品析画面美
1.课文主要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现艺术形象
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2.品读课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处场景。
山坡草地上的风光充满野趣,充满诗情画意;而修道院里的景致优雅、肃穆。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3.质疑性探讨: 如果将人物放在一片阴冷的愁云惨雾的背景之中,你认为怎么样?
示例:在阴冷的场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乐天的性格,并使她的歌声和容颜如阳光般具有驱散愁云惨雾的功能。
(允许有学生自己的理解,正反均可)
品手法
体味音乐美
1.资料助读。教师介绍音乐故事片的特点: 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2.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3.音乐故事片同样也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请找出课文中存在的冲突,并说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①景色的比照;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
4.本剧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试举例说说。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这些描写手法,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
这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形象美、画面美、音乐美,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丽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
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留余音
《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孤独的牧羊人》欣赏
布置作业
1.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请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2.对这部外国影片的译名,世界各国的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如要请你来重新取一个译名,你有什么建议呢
3.写作尝试
课文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请你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祝大家:
天天好心情,开心每一天!
音乐故事片 《音乐之声》(片断欣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