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期末考沪教版初中化学考点解析——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9年期末考沪教版初中化学考点解析——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03 09: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19期末考化学章节考点解析——第四章
永春一中 林扬奇 整理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主要应用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和一些现象的解释。解释的时候一定要从三个条件逐个排除判定,如以下练习的第1题,条件①蜡烛是可燃物,条件②铜丝网罩不会隔绝氧气,蜡烛是与氧气接触的,所以问题在条件③温度上,因为铜丝是热的良导体会吸收蜡烛火焰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蜡烛才会熄灭。说理解释时注意:①着火点是一种性质,不能说“降低着火点”,正确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②有些题目中会探究“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实际上是“与达到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
2.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②氧气的浓度。主要应用于一些生活或实验现象的解释。如: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刚还原的铁粉在空气中却能燃烧。
3.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含碳的可燃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会生成一氧化碳甚至碳黑。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浪费燃料。
4.爆炸与爆炸极限。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判断的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如:鞭炮爆炸、子弹爆炸等,而气球爆炸、自行车车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爆炸条件是:①有限的空间,②急速的燃烧,③气体急剧的膨胀才会引起爆炸。并不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就会发生爆炸,只有满足在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点燃才会发生爆炸!象CO与H2混合是不会爆炸的,因为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另没有点燃也不会爆炸。
5.灭火原理。①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③移除可燃物。注意描述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要只说“隔绝可燃物”,注意辨析“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与“移除可燃物”,可燃物没有移走的,如: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燃物仍然在锅内,所以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而关闭液化石油气阀门时,石油气就不再导管口了,所以是“移除可燃物”。
1.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清除了可燃物 C. 降低了着火点 D. 隔绝了氧气
2.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4.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引起的主要后果有( )
①产生温室效应②能源的浪费③环境污染④锅炉爆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9.材料一:2014年3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发生改变。注意前提是化学变化,而且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主要应用①一些反应现象和结果的解释,注意表达格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②根据化学方程式或微观示意图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元素组成等。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注意事项。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1.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2.某化合物4.6g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两种物质,则此有机物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氧元素
3.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4.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gX与bgY充分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则关于生成物Z的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等于(a+b)g B.可能小于(a+b)g C.一定大于(a+b)g D.一定小于或等于(a+b)g
6.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 组 乙 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种元素组成。
考点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从宏观上讲它必须表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从微观上讲它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同种原子的个数要相等,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凭空消失;从质量角度来看,反应前后每种元素都必须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整份卷子中有5个以上,每个3分,特别注意①遵循客观事实,不要写出2Fe+6HCl=FeCl3+2H2↑ 或是 Cu+H2SO4=CuSO4+H2↑之类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方程式。②化学方程式写后检查方法“一角二平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③反应条件书写要规范,如“点燃”不能写“燃烧”、“通电”不能写“电解”、高温、加热和点燃要分清楚。信息方程式的书写更要特别注意条件、气标或沉淀的书写!!
2.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①“设、方、关、比、算、答”格式要规范,不能在解题格式上丢分!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相对分子质量更不能算错(一步算错步步错)
1.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S+O2SO2 B.4Fe+3O22Fe2O3
C.2KClO3+MnO22KCl+MnO2+3O2↑ D.Fe+H2SO4FeSO4+H2↑
5.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4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一定质量的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乙醇完全反应时,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5.2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 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 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________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200 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
请计算:
(1)共制得氧气_______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