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3 19: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史载,太公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伯禽“变其俗,革其礼”的封地是(  )
A.鲁 B.燕 C.齐 D.宋
2.(2分)《三国志》提到,某职官自汉季以来“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往)司察之而已”。由此推断,该职官是(  )
A.郡尉 B.刺史 C.三司使 D.枢密使
3.(2分)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某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这个“部”是(  )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4.(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2分)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
类型
自由民
(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
(外邦人)
公民
(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
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从表中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法律至上 B.少数人的民主
C.轮番而治 D.间接民主
6.(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最终,英国人明确的答案出现于(  )
A.1649年 B.1689年 C.1701年 D.1721年
7.(2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当今在世的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里,女王经历了十几位英国首相,见证了英国社会沉浮与世界变迁。下列关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C.英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
D.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8.(2分)“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材料中通过的宪法是指美国的(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1871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9.(2分)近代某一资本主义国家帝国议会由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公民普通投票选出。它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单独通过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无权要求政府做政务报告。该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0.(2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步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步从理论到实践;第三步从理想到现实……其中“第三步”是指(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1.(2分)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84年 D.1900年
12.(2分)《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3.(2分)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有内阁制之分。法国则内阁制度,美国则总统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是(  )
A.责任内阁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共和制 D.专制君主制
14.(2分)《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
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5.(2分)某史书记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16.(2分)“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17.(2分)1946年5月,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日本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认:“于(某)夜,派虎石台(奉天以北八公里)守备中队破坏柳条沟的桥梁”,“结果,只破坏柳条沟的一座小桥,然而它却……使事变发展扩大。”该“供认”中所说的“事变”,意味着(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日本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
C.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8.(2分)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跟哪一战役直接相关(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9.(2分)“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朝鲜战争爆发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东欧剧变
20.(2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该自治区成立于(  )
A.1949年 B.1955年 C.1958年 D.1965年
21.(2分)陈毅同志曾写诗赞道:“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重庆谈判 C.解放南京 D.开国大典
22.(2分)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同胞当家做主,澳人治澳,茁壮成长。澳门的回归体现了(  )
A.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功运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用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用
D.“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23.(2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一书中,作者形象地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总结为:50年代是“一边倒”战略,60年代是“反对两霸”战略,70年代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其中,50年代的“一边倒”是指(  )
A.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站在资本主义阵营一边
D.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
24.(2分)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
(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简要归纳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6.(12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
(3)材料三中的“会址”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 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团的阵地。进攻受控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摘編自《历史(Ⅰ)?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胜利的标志,并简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分封到鲁,A选项符合题意;
燕国是召公奭的封地,B选项排除;
齐国是姜尚的封地,C选项排除;
宋国是微子的封地,D选项排除;
故选:A。
2.【解答】根据题干“自汉季以来“总统诸郡,赋政于外”可知,汉代在地方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郡国,故B项正确。
A项,为郡县军事长官,排除。
C项,为宋代财政官员,排除。
D项,为宋代军事官员,排除。
故选:B。
3.【解答】吏部掌管官员的考核与升迁,排除A;
互不掌管民政天下的土地,人民,钱谷和赋税,故B正确;
礼部掌管国家重大礼仪,排除C;
工部掌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排除D。
故选:B。
4.【解答】材料中“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社会底层人员也可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进入仕途,科举制的出现有利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流动,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5.【解答】从表中可知,雅典公民只有约40000人,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约3000人,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6.【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故B正确。
1649年,虽然处死了查理一世,但并没有解决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故排除A。
1701年解决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而不是权力问题,故排除C。
1721年以后,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但并不是解决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故排除D。
故选:B。
7.【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为权力中心,故A项正确,C项排除。
B项,英国为世袭国王,并非总统,排除。
D项,英国国王不能召集解散议会,排除。
故选:A。
8.【解答】根据题干“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可知该宪法使国家实现联合统一,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了联邦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A项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文献,排除。
C项,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法律,排除。
D项,为法国共和体制确立的法律,排除。
故选:B。
9.【解答】A.从材料中的帝国议会可以看出,应该不是指英国。
B.美国也不称为帝国。
C.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议会对政府没有制约作用。这显然不是近代法国的政体。
D.结合近代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内容反应的应该是近代德国议会和政府的关系特点。
故选:D。
10.【解答】依据材料“第三步从理想到现实”,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变为现实,故C项正确。
A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排除。
B项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排除。
D项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
故选:C。
11.【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840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
C.1884年是中法战争,当时没有打进北京。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应该包括很多列强,不是只有英国和法国。
故选:B。
12.【解答】A.甲午战争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签订的是《辛丑条约》。
C.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故选:B。
13.【解答】A.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
B.材料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的特点。
C.材料中涉及到了责任内阁。反映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共和制。
D.材料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
故选:A。
14.【解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表明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5.【解答】A.八七会议没有体现出毛泽东返回政治局权力核心的特点。
B.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肯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符合材料的意思。
C.洛川会议不是毛泽东重新返回政治权力核心的表现。
D.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召开的,在这之前毛泽东早就成为中共领导的核心。
故选:B。
16.【解答】依据材料“长征”、“遵城”、“毛公”等信息可知,该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从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
A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材料无关,排除。
B项涉及的是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涉及的是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和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7.【解答】A.材料中“奉天”可知,事变应该是指9.18事变,这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9.18事变并没有实现日本人征服满洲和蒙古的计划,只是日本30年代对华侵略的开始。
C.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时间是1937年。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1935年华北事变的影响。
故选:A。
18.【解答】A.材料中明显涉及到北平城,辽沈战役没有涉及到北平主要是在东北。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平津战役最后北平是和平解放的。
C.淮海战役是在华东地区,不是在北平。
D.渡江战役是在长江流域。
故选:B。
19.【解答】材料实际上讲的是柏林墙的修建,东西柏林、东西德国分裂,分别属于美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受冷战的影响,故C正确;
A是1950年,排除;
B是1939年,排除;
D是1991年,排除。
故选:C。
20.【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1.【解答】依据材料“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可以看出反映的是1949年10月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
A项是在武昌,排除。
B项是在重庆,排除。
C项是在南京,排除。
故选:D。
22.【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澳门的回归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故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祖国统一大业,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23.【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故A正确,排除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
你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是六十年代我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排除D。
故选:A。
2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对中国恢复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极力反对的,故D正确。
A出现在1972年,排除。
B出现在1953年,排除。
C出现在1979年,排除。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解答】(1)应补文字:根据“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公民法;根据“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万民法。
(2)实现方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
(3)时间与机构: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重要意义:结合所学,可从依法治国方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保证、保障人民的权利等角度总结回答。
故答案为:
(1)应补文字:公民法;万民法。
(2)实现方式:制定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大,各州保留自治权;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
(每条答出第一句话即可)
(3)时间与机构: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
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6.【解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从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3)材料三的会址应该是在上海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
故答案为: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条件: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3)地点:上海。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7.【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团的阵地。进攻受控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影响。
(2)第一小问的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标志是1936年10月3大主力会宁会师。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长征意义是摆脱了狭小的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抗日战争准备条件。
故答案为: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失败);“左”倾错误影响。
(2)标志:1936年10月3大主力会宁会师。意义:摆脱了狭小的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抗日战争准备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