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170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170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3 19: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170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2.(2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2分)“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下列有关这种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4.(2分)“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5.(2分)《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分)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专制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地主土地私有制
7.(2分)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8.(2分)2006年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在香港举行,有一只御制青花瓷碗以5123万港元拍出。你认为这只技术成熟的青花碗最早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
A.宋 B.元 C.明 D.清
9.(2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10.(2分)《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了(  )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1.(2分)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12.(2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④元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分)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海禁政策 C.农商皆本 D.重视商业
15.(2分)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16.(2分)“……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17.(2分)鸦片战争时,清朝统治者将英国称作“英夷”,不仅清朝这样,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番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闻名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这确实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的直接而客观的放映
D.封闭的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18.(2分)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19.(2分)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2分)16世纪初期,一位欧洲旅行家想作一次环球旅行,请问他跟着下列那位航海家的船队可以实现梦想(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2.(2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3.(2分)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2分)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25.(2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6.(2分)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27.(2分)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世界》,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2分)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如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2分)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30.(2分)“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C.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1.(2分)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停滞不前 B.发展迅速
C.分布在沿海地区 D.轻重比例失调
32.(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他的不同是(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33.(2分)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34.(2分)近代社会有民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断发” B.“易服” C.简化礼仪 D.不缠足运动
35.(2分)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30分)
36.(30分)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2)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170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远古时期”、“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反映的是原始农业出现,故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状况,与采集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远古时期”、“神农氏”可知,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个体小农经济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D两项错误。
故选:C。
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3.【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它与市场的联系很少,所以,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A、B、C均符合小农经济的特点,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4.【解答】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选:A。
5.【解答】题干材料“心意自得”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的特点,结合题干无法得出“生活富裕”的结论,故②错误;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C。
6.【解答】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故选:D。
7.【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与题意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与题意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口南迁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中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与题意不符。
故选:C。
8.【解答】注意题干信息“青花瓷”,结合所学可知,青花瓷出现在元朝,故B项正确。
故选:B。
9.【解答】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一直由政府垄断,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相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实行了“盐铁官营”,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与题意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与题意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0.【解答】分析题干,从“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际上强调了棉布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D准确。
ABC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D。
11.【解答】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说明手工业从征役制调整为雇募制,故A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
明代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班匠银”是一种纳银代役的制度,与雇佣劳动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1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均是对我囯古代商业的正确描述,故①②③表述正确,A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故④表述不正确。
故选:A。
13.【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出现;出现区域性商人团体﹣商帮,故①②④正确。
坊市界限被打破在宋朝就已经出现,故③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
14.【解答】“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5.【解答】“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和尊重自然规律,只与AC项符合;故AC错误。
四则记载都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体现,B项概括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故B正确。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在材料中并未得到反映。故D错误。
故选:B。
16.【解答】根据材料“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具有脆弱性,面对自然灾害,政府的横征暴敛难以应对。A B D项不符材料排除。故选C。
17.【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土辽阔,西部高原居多,东部临海,地理环境较为封闭,遭受外族入侵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加之物产丰富,因而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中,整体上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的需求相对较低,由此造成并不断加重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故D项正确;
中国在历史上一段时期确实曾在技术、文化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并非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周边民族也有其独特的文明并一直不断发展,排除A;
世界各地的文明均涌现出了先进的思想、技术等,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中国农业文明并非优于其他所有文明,排除B;
天朝上国心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
故选:D。
18.【解答】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中A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的出现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BCD三项都不能体现这种关系,故排除。
故选:A。
19.【解答】我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清朝鸦片战争以后,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外国商品的冲击之下发生的,故④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小农经济,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之外,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D。
20.【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D正确;
迪亚士向东开辟航线发现了好望角,排除A;
达伽马开辟的航线是到达了印度,排除B;
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时发现了美洲,排除C。
故选:D。
21.【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C。
22.【解答】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故选:A。
23.【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火车、汽船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而题干要求的是16世纪的情形。故含有④项的均可排除。
故选:C。
24.【解答】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与发展;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新航路的开辟给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从欧洲中心的角度来看是欧洲发现美洲,站在美洲的角度来看则是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史,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则是文明相遇。
故选:D。
25.【解答】通过材料“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可以判断这是在描述蒸汽机,故D正确;
ABC都不符合利用热能的叙述,排除。
故选:D。
26.【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中英之间的军事力量的差距,中国的军事技术,大多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英国的军事技术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故选:D。
27.【解答】注意题干时间“1872年”,结合所学可知,火车是1825年发明的,轮船是1807年发明的,汽车是1886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发明,符合题干时间“1872年”的是火车,轮船,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A项正确。
故选:A。
28.【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就与生产紧密结合,电灯、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故B正确。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CD。
故选:B。
29.【解答】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和刺激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0.【解答】“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故D正确;
A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故B错误;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无产阶级最早在外商企业中诞生,而且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故选:D。
31.【解答】从图中可知,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32.【解答】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刚开始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这是在不同时期发展的共同特点。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候。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国政府也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些措施。并不一直是严厉的限制。
D.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压迫。同时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很强的依赖性。
故选:C。
33.【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军用工业主要由政府出资,不讲究利润,生产的军用产品直接调拨到各个军队,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民族企业追求利润,产品直接投放到市场上,与市场紧密联系,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4.【解答】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不缠足的好处,体现了不缠足运动,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35.【解答】跪拜、作揖等礼节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鞠躬、握手反映了近代平等自由观念,故B项正确。
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艰难发展,故A项错误。
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是社会的进步,但是不能说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故CD两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30分)
36.【解答】(1)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主要是指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产生。
(2)材料中的有识之士主要是发起了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同时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达到真正的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其主要的原因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
(4)民国建立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的原因也只要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
(5)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它受到的阻碍因素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以及战争的破坏。
(6)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势力弱小的民族工业是无法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变动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产生。
(2)评价:积极:①中国近代工业由此起步,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消极:失败了,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实业家;③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4)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等,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5)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战争的破坏。
(6)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势力弱小的民族工业是无法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的;②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