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第21课《古诗词三首》
听写词语:
王孙、停泊、忧愁、寒山寺、榆关、湖畔
《山居秋暝》描绘了初秋傍晚、雨后初晴的山中景色。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 动
一静一动,描绘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漫天寒霜里,月儿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诗人忧愁地看着这些景象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诗中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客船”这些景物,一个“愁”字表现了诗人因避难他乡、远离故土的凄凉孤寂之情。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义: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后,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
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反复 第22课《四季之美》
听写词语:
黎明、红晕、漆黑、萤火虫、大雁、夜幕、降临、心旷神怡、炭火、火盆、走廊、
闲逸、未免、愈发、翩翩飞舞、和谐、
课文按一年四季(时间)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总起句:总领全段 第1自然段写春天黎明时分的天空,用“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用“泛、染、飘”等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等叠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第2自然段写了“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
具体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萤火虫飞舞的情景。用“翩翩起舞”和“闪着朦胧的微光”写出了萤火虫飞舞的迷人景色。 第3自然段写了“夕阳斜照”和“夕阳西沉”时秋天黄昏的美。描写了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和大雁“比翼而飞”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归鸦和大雁以情感,画面具有动态感。
其中, “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和“夜幕降临”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第4自然段描写在冬天的早晨,作者手捧火盆穿过长廊的场景,不仅写出了冬季早晨的情趣,还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通过“铺满白霜”和“熊熊的炭火”的动静和色彩的对比,从而感受冬天早晨的闲适。第23课《鸟的天堂》
听写词语:
陆续、白茫茫、榕树、纠正、不可计数、
涨潮、树梢、应接不暇、画眉、船桨、
树桩、水塔、抛弃、拨着桨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动态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第一部分先写了远看大榕树,体现了榕树“大”的特点,后写近看大榕树,通过对榕树“枝、根、叶”的描写,突出了榕树的茂盛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写了“鸟的天堂”的鸟声、鸟影、鸟形、鸟姿,描绘了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热闹情景。
第1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称谓。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鸟儿在这棵大榕树上生活十分快乐、自由、幸福,是真正的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 的深情赞美。同时,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和当地农民的保护分不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第24课月迹
悄(qi ǎ o)然无声
果实累累(l é i)
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在中堂里、院子里、 小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