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单元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2-21 10: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单元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复习
一、 本单元知识网络:
第25章 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成分:非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的结构叫食物链。如:植物→兔→狼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特点:逐级递减,单向。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
物质循环
与碳循环相关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水域生态系统: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分类
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其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 特点:动态的、相对的
2、生物的富集现象
概念: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的物质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伴随着食物链发生。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描述生态系统的成分、类型。
2、描述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3、概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
4、解释说明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5、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该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6、举例说明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
第10单元单元练习(一)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鸟 B、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森林 D、一条河流中所有的鱼类
2、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A、小草 B、病毒 C、蜗牛 D、甲烷菌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蝗虫→青蛙→蛇→鹰  B、草←蝗虫←青蛙←蛇←鹰
C、草→兔→羊→狼      D、阳光→草→兔→狐狸
4、如果DDT进入下列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鹰,请问下列哪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小鱼 D、鹰
5、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 B、小鱼 C、海豹 D、虎鲸
6、在生态系统中,全部消费者所占有的能量比全部生产者所占有的能量:
A、多   B、少   C、相等   D、大约相等
7、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生态系统上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绿色植物上全部太阳能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D、流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
8、生态系统中,能把动、植物的遗体转变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物质与能量
9、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子吃草
10、马、兔等食草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是通过: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循环
C、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单方向的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 B、动物 C、真菌 D、细菌
14、分布有大量穴兔、黄羊等善于穴居和奔跑的动物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 D、农田生态系
16、人们为了阻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破坏了:
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生态平衡 D、食物链
17、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 D、地壳运动
18、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和相对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自然因素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19、下列属于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
20、从理论上讲,要维持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仍需要向该生态系统不断提供:
A、能量 B、水 C、氧气 D、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通过食物链会全部流入到消费者体内。
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5、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低,因而人类应无限扩张人工生态系统,提高生产力。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 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
2、生态系统内生物富集常伴随 发生。
3、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和 。前者又可分为 和 ,后者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 、 等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是一种 和 的稳定状态,其依赖于生态系统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
中 越多, 和 越复杂,生态平衡越容易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5、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不稳定,这类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 来维持。
6、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图,请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图中包含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
食物链 (1分)
(2)、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 (1分)
(3)、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三)、连一连(4分)
1、将下列生物与其最适于生活的生态系统相连
玉米和小麦          草原生态系统
猎豹和狮子          海洋生态系统
鲸和对虾          森林生态系统
松鼠和松树          农田生态系统
仙人掌、骆驼           荒漠生态系统
海带、紫菜           淡水生态系统
鲫鱼、水绵
兔、羊
(四)、分析说明(共10分)
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4分)
⑴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
⑵生物甲与乙的关系是 。
⑶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1分)
⑷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⑸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和       。
2、上图表示某农田中生活的几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①请指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1分)
②试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2分)
③如果大量捕杀青蛙,会出现什么问题?(1分)
④如果大量使用杀虫剂DDT来消灭蝗虫,DDT会在蛇身体内出现吗?为什么?请谈谈。(2分)
第10单元 单元练习(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A、生态系统 B、食物网 C、生物成分 D、非生物成分
2、下列哪种生物与动植物残体的再循环利用有关的是:
A、病毒 B、藻类植物 C、蚂蚁 D、腐生细菌
3、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
A、所有微生物 B、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C、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D、以动、植物残体为主的动物
4、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A、水藻、马 B、大量的小鱼、大鱼 C、昆虫、小草、细菌 D、虾、水藻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B、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C、生态系统一般包括非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成分
D、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善于攀援的动物一般生活在: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8、下列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什么作用来固定太阳能: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10、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生物自下而上的地点   B、气候条件
C、光照及空气       D、生物周围对其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11、下列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
A、火山爆发 B、地震 C、雷击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2、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需依赖于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1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着下列哪项进行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循环
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D、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15、日本水俣鱼体内甲基汞(难分解物质)含量比周围水中含量高3000倍,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饮水 B、通过鳃与水中气体交换 C、通过皮肤吸收 D、通过食物链
16、下列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A、封山育林 B、禁止捕猎 C、荒坡变果园 D、围湖造田
17、能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18、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使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生物是:
A、微生物 B、绿色食物 C、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不会被破坏
20、下列属于人们合理开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的方法是:
A、毁林开荒种粮食 B、砍伐幼小树木 C、合理砍伐并及时栽种树苗 D、禁止砍伐
二、非选择题(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自然界中的物质,如水、草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会被破坏。
2、一块草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
4、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和绝对的平衡。
5、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
1、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 。
2、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 和 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   之间的 和 ,也保持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如:火山暴发、地震等,后者如:大量排放有毒物质等。
4、生态农业是在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建立起来的 生态系统。
5、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
(1)碳循环是以 的形成进行的。
(2)二氧化碳是通过 作用流向B的。
(3)二氧化碳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A、B、C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 。
6、我国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全面丰收,下图为该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
(2)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
(3)该生态系统中只表示部分成分,图中未标出的成分有   和 。
(4)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原理建立的。
(三)、连一连(4分)  
请你将下列两行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生产者       水草
     草食动物 藻类
肉食动物 草食鱼
杂食动物 细菌
分解者 人
狮子


(四)、分析说明题:(10分)
1、金枪鱼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有一位科学家调查 了大西洋某区域金枪鱼的数量变化,数据如下表
年份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4
金枪鱼数量/尾 2.4×105 1.9×105 9.0×104 6.0×104 4.5×104 6.0×104
(1)采用柱形图或曲线图表示金枪鱼自1970年以来的数量的变化。(3分)
(2)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等知识,解释自1970年以来金枪鱼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联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阐述自1990年以后金枪鱼数量上升的可能原因(2分)
2、下图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据图所供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选择下列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标有数字的空白格内。
A流域蓄水能力下降 B围湖造田 C水土流失 D旱涝增多
(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B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C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 D发展副业,增加人均收入
第10单元 单元测验(一)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A B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A C B D B A
二、非选择题:
(一)、判断题
1 2 3 4 5
√ × × × ×
(二)、填一填
1、环境 生态系统
2、食物链
3、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 荒漠
4、动态的 相对的 自我调节 生物种类 食物链 食物网
5、人类
6、(1) 5 草 → 鼠 → 猫头鹰 (2)兔和鼠大量繁殖 (3)自我调节
(三)连一连
玉米和小麦           草原生态系统
猎豹和狮子           海洋生态系统
鲸和对虾           森林生态系统
松鼠和松树           农田生态系统
仙人掌、骆驼           荒漠生态系统
海带、紫菜           淡水生态系统
鲫鱼、水绵
兔、羊
(四)分析说明:
1、(1)戊 (2)捕食(吃与被吃) (3) 5 戊 → 乙→ 甲→ 丙 (4) 丙 (5)分解者 非生物
2、(1)生产者:水稻 消费者:鼠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2)水稻→食草昆虫→青蛙→蛇 水稻→ 鼠→ 蛇
(3)食草昆虫数量增加,造成水稻减产
(4)会出现 因为DDT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第10单元 单元测验(二)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B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D D D B D C
二、非选择题:
(一)、判断题
1 2 3 4 5
× √ √ × √
(二)、填一填
1、食物网
2、种类 数量 环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3、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4、生态学原理 人工
5、(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6、(1) 桑 稻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3)非生物 分解者 (4)生态学
(三)连一连
      生产者       水草
      草食动物 藻类
肉食动物 草食鱼
杂食动物 细菌
分解者 人
狮子


(四)分析说明: 2.4
1、
1.2
0.6
(2)由于食物缺乏、天敌等原因,其中主要是人们过度捕捞,使得金枪鱼数量减少。
(3)1990年后数量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环境条件适宜,人们控制了捕捞量。保护措施有:控制捕捞量,确定休渔期和禁渔期。
2、(1)1、C 2、B 3、A 4、D
(2) C
原理: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猫头鹰





昆虫




乙 
二氧化碳和水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
C
A





塘泥
茎叶




河床淤塞
4
1
砍伐森林
发展副业
水域
3
面积减少
2
扩大耕地
农业减产
生活水平下降
数量/×105 尾
1995
1985
1990
1980
1975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