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3 21: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你是刘老师。(师:提示一下,我的姓文武双全。)
师:来,和老师一个姓请举手。(刘姓源自尧的后裔,世界第四大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姓氏。)
师:咱们应该为自己的姓感到自豪,谁来介绍你的姓?
生:我姓张。(师:什么张)
师:这些姓都是单个字的,有两个字的姓吗?两个字的姓就是复姓。你知道哪些复姓?(欧阳、上官、诸葛、公孙、长孙、司徒、东方)
一、复姓导入,初识人物:(猜人物)
师:今天,我们也来了解一位复姓的人物,他就是?(板书“司马”)指导“司”的书写(右上包围,先外后内)。司马是复姓,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板书光)。
师:司马光,生活在距今1000多年的北宋年间,官至宰相,学问很高,主持编师:其实啊,受人敬仰的司马光从小就与众不同,你一定听过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谁来说说。
师:今天我们会学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Ppt课文)读完抽生汇报:今天学什么故事?和你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师:以前读的是故事现代文,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语言。
二、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1、学习文言文的要求:读准、读通、读懂。谁来挑战一下朗读? (抽1生读)评价,正音:将重点字读两遍:瓮、跌、皆、迸。把生字放进去再练习一遍。 谁再来试试?(抽1生读)
2、刚才这些同学都能做到“读准”,但读文言文,我们一定要依据语义按正确的停顿朗读。现在,请跟老师读,注意读好停顿。(出示停顿的句子,师范读,生跟读)
3、请孩子们将停顿标在书上。画好后小组练习朗读。
4、现在感觉不一样了吧?哪个小组来展示?(抽2组读)
5、古文啊,就是要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一起读……(齐读)
三、以读促思,了解大意:
1、全班共学第一句:
师: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回到了司马光小时候,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哪里干什么呢?
预设: 生:(庭院里)
师:你是从何处得知?请读:群儿戏于庭。
师:这群孩子在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庭院里干什么呢?(游戏)。你又从何得知的?--“戏”。请重读戏,读:群儿戏于庭。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做些什么游戏?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用文言文说一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起说-----) 师:一儿登(瓮),这“瓮”就是…你如何得知的? --借助注释(齐读注释)
师:除了注释,你还从哪里得知(借助插图)
(评价语:你很会学习,借助注释、插图、组词、换词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师: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追问:瓮那么大,小孩为什么爬上去?他是如何掉到水里去的)
师:谁能用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抽1生)
师:小孩子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情况(危急),谁能读出情况的危急(抽1生)
师:可以不可以像这样:(范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跌”、“没”读得重而快,“足跌”后面停顿。(一起来)
2、小组自学第二句:
师:一个孩子落水了,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理解第二句话。 小组汇报: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抽1组汇报,其他组员还有没补充)
师:换成你的话说说。(换成文中的话说说)
生:众皆弃去。(板书:众:弃去)
师:(采访组员)看到同伴落水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最后全都离开了。读:众皆弃去。(众后停顿,表现绝望)
师:在这危急的时刻,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么做的呢? (抽1组汇报,其他组员还有没补充)
我们一起读读文中的句子吧。齐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光:持 击 破)
师:石头再举高些,使劲击瓮,读.....力气还可以再大些......
师:力气够大了,但是力气该用在哪里字上呢?(重读:持、击、破,破之:延长)男生试试(读),女生砸(读)
师:现在击瓮的力气有了,但还没读出画面感,谁边做动作边读(抽生读)指导动作:1抱起的是(石头)很沉的感觉;2砸一下没破,继续砸;3带着狠狠砸的表情。 一起站起来试试......
师:随着持石击瓮破之,你仿佛听到(哐当一声)水就?(流出来了)但是作者不是用的流,而是用的迸。读读:水迸(短促重读)。你觉得哪个好?(“迸”,写出了缸水喷涌而出的样子。借助插图:水流出来的速度快)
师:水迸,儿得活。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来让我们放松心情来读读这个故事的结局。(齐)
师:读到这里,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赞美司马光?(机智、冷静)
四、走出古文,讲演故事(不拿书)
师:孩子们真会读故事,老师相信你们也会讲故事,更会演故事。请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插图,加上合理的想象,讲一讲或演一演这个故事。
1讲故事:小组每个成员讲一部分
2演故事:小组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孩子表演。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其他组还有没有补充?
还有哪个组来分享你们的故事
(预设:抽两个组,只翻译的,要是能加上想象就更好了) (评价:演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敢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五、对比阅读,感知差异:
师:谢谢孩子们的展示,这些故事,都是源自文言文《司马光》,读。。。
师: 孩子们,读到这里你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什么不同?
生:课文的句子都很短(简练,内涵丰富),有许多词语时单个字的,用“光”称呼“司马光”。
六、熟读成诵:
师:孩子们真厉害,不仅能将文言文读通、读懂,还能发现文言文的特点。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再次去感受少年司马光机智与冷静。读......(配乐竖排缓慢出示课文)
师:古书都是没有标点的。你还能读通吗?读......
师:古书都是用繁体字写成的,全体起立读....
师:当文字变成了原始的篆书,让我们走进经典,爱上文言文,读.....
下课
板书设计:
司马光
众: 弃 去
文言文
光: 持 击 破(机智 冷静)
读好停顿 借助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