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2课时)课件:48张PPT+音频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2课时)课件:48张PPT+音频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4 20:05:2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 
1.邓稼先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深深地被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所震撼。下面我们来潜心精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交流点拨]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读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交流点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交流点拨]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交流点拨]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交流点拨]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也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些,这篇文章主要会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二、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交流点拨]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作者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因此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作者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合作探究案
【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交流点拨]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
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二、合作探究案
【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交流点拨]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二、合作探究案
【写作借鉴】
本文“奇”在作者的大手笔。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文章写得不同凡响,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
二、合作探究案
【写作借鉴】
本文“奇”在作者的大手笔。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
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作者始终是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因为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三、迁移拓展案
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
(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反馈训练案
【基础积累】
C
四、反馈训练案
【基础积累】






四、反馈训练案
【基础积累】
D
四、反馈训练案
【基础积累】
4.(2014,扬州)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C
四、反馈训练案
【基础积累】
5.课文分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请进行分析。
课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
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侧面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对第二部的扩展;
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五、反馈训练案
【课内精读】
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6.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7.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作者为什么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描述邓稼先在恶劣环境中艰苦工作的情景。
因为这首歌是对邓稼先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华民族摆脱任人宰割危机命运作出的贡献的真实写照。
五、反馈训练案
【课内精读】
8.“我不能走”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
的优秀品质。
9.选文连用了两个问句,选择其中一句简要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句:
简析:
严谨、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深切关怀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23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整体感知,了解邓稼先伟大的一生及卓越的贡献。
2.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重点】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一、情景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背景介绍】
二、自主预习案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自主预习案
【字词梳理】
二、自主预习案
qīnɡ
xiè
ái
tuò
shǔ
xūn
yùn
pìn
kān
xūn









【字词梳理】
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每家每户都知道。


(3)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


(4)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5)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6)立大功的人。

)
(7)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二、自主预习案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元勋
孕育
【文本初读】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你认为邓稼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课文作初步分析。
二、自主预习案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热爱工作、关心同事、忠于祖国的科学国防事业、热爱祖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等。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点拨]
二、自主预习案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点拨]
二、自主预习案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
二、自主预习案
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三、合作探究案
【合作探究】
1.默读第一部分。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交流点拨]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三、合作探究案
【合作探究】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各指什么?
[交流点拨]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三、合作探究案
【合作探究】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各指什么?
[交流点拨]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他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四、反馈训练案
【合作探究】
6.课文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四、反馈训练案
【合作探究】
7.理解“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的深刻含义。
这一句作者运用含有两项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所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反馈训练案
【合作探究】
8.“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加点词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四、反馈训练案
【结构图解】
四、反馈训练案
【主题归纳】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反馈训练案
【名师微博】
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
解题技巧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一样的含义,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本意,其次联系文章主旨,考虑词语所在的句子和语段,结合表现手法、作者情感体会,联系上下文推知其深意,切忌断章取义。另外还要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