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3 22: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长城的故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修筑的长城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请同学们欣赏下长城的美景,感受下古人的伟大!
文本导入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因),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成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
学习目标
1.识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
2.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识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地位。
书名
作者
特点
地位
本草
纲目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

农政
全书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的创新研究成果。
天工
开物
李时

药物学



农学
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抢答时间:自读文本3分钟,完成下列表格。
名人名片
姓名:
朝代:
身份:
作表作:
一、科技名著
小故事《本草纲目》名字
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手稿,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时,突然心中一动,在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大字。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医药学家。他的家族世代行医。他注重研究药学,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民间单方,又参考了有关书籍,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代
《本草纲目》
医药学家
1.《本草纲目》
一、科技名著
主要内容:记载了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时珍尝百草图
外传: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插图欣赏
请补充: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新旧小串联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一、科技名著
名人名片
姓名:
年代:
身份:
代表作:
宋应星
明末清初
科学家
《天工开物》
宋应星,江西奉新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纪念馆
一、科技名著
2.《天工开物》
主要内容: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他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外传: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相关史事《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物、衣服、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制陶、冶铸、舟车、锤锻、炼矿、制油、造纸、兵器、颜料、酿造、珠玉等。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材料研读
答:原因:显示了宋应星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他对农业的重视高于珠玉。这既符合当时国家“重农”的政策,同时也便于印刷和发行。
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
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他对农学有非常深的研究,代表作《农政全书》等。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译有《几何原本》等书,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名人名片
姓名:
年代:
身份:
代表作:
一、科技名著
徐光启
明代
农学家
农政全书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
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相关史事
3.《农政全书》
主要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一、科技名著
地位:《农政全书》是一本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阶段思考
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2.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秦长城那些事
辽东
临洮
目的:为了对于北方匈奴。
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材料:多用泥土夯筑而成,经长期的侵蚀只剩下一些遗迹。
温故知新
纪念曾经宏伟的秦长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嘉峪关
鸭绿江
1.明长城
①修筑目的: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②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③结构: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④功能: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1.明长城
⑤地位:在长城修建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⑥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山海关
相关史事
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居庸关
平型关
雁门关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问题思考
答: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均实行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有极高的旅游观光的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类别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
防范蒙古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泥土夯筑
砖石结构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两大长城大对比
明朝的北京城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①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答: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扩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
②北京城是如何构成的?
答: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外城在内城南面。
2.北京城
明成祖
③明代北京城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a.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b.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yuán]
、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④紫禁城的地位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宫城






宫城即紫禁城,是当时皇帝们居住的地方。
北京明代皇极门
北京明代皇极门
乾清宫
背景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三、小说和戏剧
自学文本3分钟,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成书
时间
作者
    地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
作者;    思想:
三、小说和戏剧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元末
明初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明朝
吴承恩
我国一部优秀
的长篇小说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
汤显祖
戏剧家
批判吃人的
封建礼教。
1.《三国志通俗演义》
  名人名片
  姓名:
成书时间:
  身份:
 代表作: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说家
三、小说和戏剧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②艺术特点: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③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①主要内容: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1.《三国志通俗演义》
2.《水浒传》
  名人名片
  姓名:
成书时间:
  身份:
 代表作: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小说家
三、小说和戏剧
施耐庵(1296—1370),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主要内容: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2.《水浒传》
三、小说和戏剧
艺术特点: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2.《水浒传》
三、小说和戏剧
2.《水浒传》
三、小说和戏剧
  名人名片
  姓名:
成书时间:
  身份:
 代表作:
《西游记》
明代中期
吴承恩
3.《西游记》
三、小说和戏剧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小说家
3.《西游记》
三、小说和戏剧
主要内容: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景,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3.《西游记》
三、小说和戏剧
艺术特点: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4.三部小说异同点
三、小说和戏剧
明代三部小说
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
相同点:
①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②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③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概况: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②原因:前期的文化积累;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的长期稳定。
③表现:不少剧作家创做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4.戏剧
三、小说和戏剧
4.戏剧
三、小说和戏剧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名人名片
  姓名:
成书时间:
  身份:
 代表作:
4.戏剧
三、小说和戏剧
汤显祖
明朝后期
戏剧家
《牡丹亭》
思想主旨: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课后活动
《徐霞客游记》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知识拓展
基础巩固
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
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A.扬子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
4、北京城的中心是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C
C
B
A
5、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B、东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
C、东起山海关,西到祁连山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6、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7、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D
A
A
8.在明代的北京城中,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的是(

A、紫禁城
B、京城
C、金銮殿
D、皇城
9.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0.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
C
A
综合提升
材料一
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它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材料一中所说的工程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是什么?它的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答:材料一种工程:都江堰,李冰主持修建。
材料二的军事设施:长城,起点:辽东鸭绿江,止点: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