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3 15: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复习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整理课堂笔记
1、总结归纳性问题
2、典型题目
典型题目与错题反馈
近代史总线与单元主线
强化理解与总结归纳
你能说出
近代史历史发展总线吗?
(主题:救亡图存的探索)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探索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新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5、合作探索: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
6、民族抗争:抗日战争
7、人民解放战争
2、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8、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
育文化事业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你能独立概述单元历史发展主线吗?
抗战
长征
独立武装领导革命
右派叛变革命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新文化运动兴起
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
解放
强化理解
1、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3、中共一大与二大
总结归纳
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3、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重点前置一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新文化运动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重点前置二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随堂演练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
4.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近代前期不同派别的政治主张,请你依次列举。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请按材料顺序写出上述派别分别进行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经的共同之处。请你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有何不同。(3分)
(1)材料一:师夷长技。
材料二:变法图强。材料三:三民主义。材料四:民主、科学。(每个小点1,共4分)
(2)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每个小点0.5分,共2分)
(3)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1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西方的近代化过程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二者恰好相反。(2分)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反帝
反封建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彻底的不妥协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重点一
五四运动的地位
1、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840年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重点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重点三
“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重点四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
反封建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四
“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愿诸君努力进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次运动的领导人有谁?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哪些人?
(3)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了该运动的最终任务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事?
(5)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6)材料四中说明这一运动得到哪一阶层人民的支持?
(7)该运动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有何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1)五四爱国运动。
陈独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
(3)反帝反封建。(4)指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
(5)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6)商人。
(7)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结构体系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
重点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重点二
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想一想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
1.新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
3.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召开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2年7月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重点三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0万人
120万人
195万人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工人数量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南陈北李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中共一大党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材料三
武汉二七纪念馆
请回答:
(1)中共一大和二大分别在哪年召开的
(2)从革命目标看,中共一大与二大有何不同?
(3)为什么会有上述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武汉二七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修建的?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1)1921年;1922年。(2)中共一大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中共二大制定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3)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明确了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说明了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始走向成熟。(4)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