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一期末复习热身练(较难)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看成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法
B.加速度的定义a=应用了比值法
C.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替代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答案】C
2.一根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装有阀门,内有一根羽毛和一枚铜钱.用抽气机把管内的空气抽尽后关闭阀门,再把玻璃管倒过来,它们在下落时( )
A.铜钱的加速度小
B.铜钱运动的时间短
C.羽毛运动的速度不变
D.羽毛和铜钱同时到达底部
【答案】D
3.在真空中,将羽毛和苹果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并拍下频闪照片,下列频闪照片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
【答案】C
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司机紧急制动.此时开始计时,该汽车的位移x与时间 t的关系为x=5t﹣t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汽车的初速度为5m/s
B.3s内该汽车行驶了6m
C.该汽车制动后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在汽车停止前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1m
【答案】A
5.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5 N和2 N B.5 N和6 N
C.1 N和2 N D.3 N和4 N
【答案】A
6.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1?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
B.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位移是3m
C.4s内通过的路程是4m,位移是
D.4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答案】C
7.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在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答案】C
8.以下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方法”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发现问题: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提出假设: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
C.实验验证:在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时,由于实验仪器不能精确测量快速下落物体所需的时间,所以他设想通过斜面落体来“冲淡重力”
D.合理外推:伽利略将他在斜面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从而确定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答案】B
9 .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答案】B
10.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刹车时认为车是匀变速运动),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内与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4:5 B.5:4 C.4:3 D.3:4
【答案】D
二、多选题:
11.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广州还有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km/h是平均速度
B.80km/h是瞬时速度
C.100km是位移
D.100km是路程
【答案】BD
12.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答案】BD
13.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乘客提前0.5s到达B处
C.行李提前0.5s到达B处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处
【答案】BD
14.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则
A.第1s末的速度为
B.加速度为
C.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
D.前2s内通过的位移为
【答案】BC
15.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
A.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B.b弹簧的伸长量为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D.P端向右移动的跑离为
【答案】BC
16.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AB
三、实验题:
17.(1)打点计时器接____(填交流、直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秒打一个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
求BD、DF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BD= ________ m/s; VDF=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交流电;0.02;AB;C;0.21;0.31;
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再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条.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A.拉力F1和F2的夹角必需是90°
B.拉力F1和F2的大小必需相等
C.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两个弹簧测力计拉与单独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只要橡皮条伸长量相等就行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为3N,F2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6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答案】C能
四、计算题:
19.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km/h.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min速度从54km/h.提高到144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来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答案】(1)3m/s2(2)0.14m/s2(3)-120m/s2
20.如图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g取10 m/s2,求
(1)细绳AC段的张力FAC与细绳EG的张力FEG之比;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答案】(1)1:2(2)100 N,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向斜右上方(3)173 N,方向水平向右
21.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高为h的斜面体,斜面体的左侧有一固定障碍物Q,斜面体的左端与障碍物的距离为d。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置于斜面体的顶端,小物块恰好能在斜面体上与斜面体一起保持静止;现给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使斜面体和小物块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当斜面体到达障碍物与其碰撞后,斜面体立即停止运动,小物块水平抛出,最后落在障碍物的左侧P处(图中未画出),已知斜面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斜面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要使物块在地面上的落点P距障碍物Q最远,水平推力F为多大;
(3)小物块在地面上的落点P距障碍物Q的最远距离。
【答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