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表格形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表格形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5 00: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1.5.1有理数的乘方
年级学科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其法则的应用是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后面所学幂运算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背景,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难点: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预备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通过类比的方法,由几个相同因数教乘积运算,观察总结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容易理解。先由数字运算再过度到字母运算,由浅入深,由此总结出乘方运算法则,让学生牢固掌握。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安排课堂活动。 活动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活动二:由实际问题探究,引出新课探究。活动一: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探究问题。师:我们知道,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a=a 2(cm2);棱长为a cm的正方体的面积为a·a·a=a 3(cm2)。 2×2=? 2×2×2=? 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生思考回答,为了简便,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同样:(-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活动二:学生思考a·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师:a·a·…·a,(n为正整数)呢?生归纳总结:可以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师:对于a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师: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由具体数的乘法计算,总结规律,得乘方运算意义。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探究乘方运算性质,得到乘方运法则。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an看做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一个数可以看做是它本身的1次方。师:出示教材例1。提出问题:怎样进行乘方的运算,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运算吗?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1。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观察以上运算的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把问题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此处讨论有一定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 3、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 三、运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师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例2。要求同桌间相互交流,不会的同学要向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请教。学生了解计算器使用 四、课堂练习练习:教材42页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同学们帮忙解释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集体的力量巩固新知。 六、本课作业1、习题1.5第1、2题。2、完成学习之友对应练习,并预习下节内容
五、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学生尝试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讨论并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多媒体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让学生可能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1、把问题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此处讨论有一定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 3、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
三、讲解例题,能力提升 让个别学生板书,其余学生会尝试独立解答,可能出现错误,老师点拨并讲解。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活动,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熟悉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四、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五、布置作业,反思学习效果。 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尝试口述总结,学会用数学语言交流。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集体的力量巩固新知。学生小结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方法,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板书
主板 次板 探究活动1: 例题1:(-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例题2:(-)×(-)×(-)×(-)×(-)记作什 学生反思: 探究活动2:a·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学生总得: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