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高考命题信息与科学备考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2008年高考命题信息与科学备考策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10 17: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理综生物部分
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一部分 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学
高考命题信息与科学备考策略
(根据北四中特级教师报告整理)
一、备考复习的成功秘诀
·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理科高考生物大纲”是备考复习的依据
·高考生物试题为组织备考复习导向
·目标正确、计划周密、策略对路和方法得当是复习成功的保证
·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毅力和行为习惯是复习质量的决定因素
二、考纲启示:命题信息、备考要求
(一)两套考纲的比较
07年高考生物大纲 07年新课程生物考纲
使用范围 普通高中非课程改革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
编写依据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参考过渡教学大纲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参考新课程标准
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择优录取标准一致
能力考查目标 要求基本一致,表述有些许差异
内容考试范围 约140个知识要点;17项学生活动 约90个知识要点;20个实验+3组活动
(二)来自生物高考大纲的命题信息
1.命题原则
·——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
2.命题要求
·——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物科学素养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如下:
科学本质的诠释
纬度 主要内涵 范畴
科学目的 强调科学及其研究的整体意义 科学观念
科学知识 强调科学知识的暂时性
科学研究 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非理性 科学方法
科学事业 强调科学功能、责任和影响 S.T.S
科学猜测 包括科学社群、伦理、科学史 科学品质
(三)能力考查目标及要求
1.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加以界定
2.确定观察、实验、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科学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
3.生物学能力属于科学过程能力的范畴,一张试卷中只有7~8道题目,不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上述能力,仅涉及科学过程能力(下表)中的某些具体方法:
方面 具体要求
Ⅰ技能应用 Ⅰ-1观察、Ⅰ-2记载、Ⅰ-3测量、Ⅰ-4分类、Ⅰ-5预测、Ⅰ-6建模、Ⅰ-7交流、Ⅰ-8制作
Ⅱ信息处理(形象思维) Ⅱ-1概念图、Ⅱ-2比较表、Ⅱ-3微恩图示、Ⅱ-4流程图、Ⅱ-5循环图、Ⅱ-6折线图立方图等
Ⅲ抽象思维 Ⅲ-1比较对比、Ⅲ-2识图作答、Ⅲ-3变式练习、Ⅲ-4因果推断、Ⅲ-5总结归纳、Ⅲ-6作出判断、Ⅲ-7分析说明、Ⅲ-8解决问题
Ⅳ科学探究 Ⅳ-1提出问题、Ⅳ-2作出假设、Ⅳ-3、设计方案、Ⅳ-4执行计划、Ⅳ-5分析结论、Ⅳ-6评价反思
·包括应用时空关系、应用操作性定义、正确使用有效数据的技能
4.科学方法列入能力考查的范畴
(四)内容考查范围及要求
1.考查内容数量
——小于教学大纲或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内容标准
——单元知识考点约144个,科学过程技能包含在17项实验、研究性课题和实习活动内容
2.考查内容范围
——涉及必修课内容和部分选修课内容
——选修内容有的属于必修课内容的拓展和引申,有的属于现代生物科技热点,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及发酵工程
3.考查内容要求
——高考学科内容的呈现要求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强调知识的层次性和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对考生备考复习的要求
1.狠抓“双基”
——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
——要尽最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一般不要求单纯记忆
2.学科内综合为主
——综合科首先要学好本学科内容
——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
——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
3.备考复习的重点
——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
——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即知识、方法和能力是复习重点
三、评析试题:夯实双基、提升能力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统一指导下,今年全国有包括18个自主命题省市和国家考试中心分别组织高考命题
·2007年全国共有22套高考试题卷同时使用,其中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命题状况如下:
类型 命题来源(套数) 分数
单科 广东卷、江苏卷、上海卷 150
海南卷 100
理综 宁夏卷 90
山东卷 73
全国甲卷、乙卷,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 72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陕西、辽宁卷(含全国乙卷) 72
大综 上海卷 40
广东卷 36
评析高考试题的共识
——分析和评价试题应遵循命题原则和要求,这就要重温2007年高考生物大纲
——评析高考试题应关注试题是否科学、公平、公正、不超纲、难度适宜、知识覆盖面、理论联系实际、参考答案的合理性等方面
——对高考生物学试题进行评析,目的在于学习和提高考试命题研究的水平,获得有关高考命题技术信息,以利于科学而高效地组织高中生物学的备考复习
(一)知识是能力考查的载体
1.不同试卷的知识考查点及类别
全国理科甲卷
题型及编号 知识考点 知识类别 能力水平
选择题 1 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事实性 II
2 胸腺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事实性 II
3 酸碱平衡的调节过程 事实性 II
4 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征 命题性 II
5 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因素 命题性 III
非选择题 30 比较C3与C4植物光合强度实验检验细胞呼吸的方式 命题性方法性 III
31 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组培技术的识图作答 命题性方法性 ⅣIII
·理综甲卷的应用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贵州、云南、西藏等
全国理科乙卷
题型及编号 知识考点 知识类别 能力水平
选择题 1 兴奋产生与传导 命题性 III
2 细胞免疫应答 事实性 II
3 种群增长S曲线(模型) 命题性 II
4 谷氨酸发酵的活性诱导 事实性 Ⅳ
5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事实性 III
非选择题 30 鉴别C3与C4植物叶片结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 方法性方法性 I、III
31 果蝇白眼性状的伴性遗传果蝇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去段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 命题性命题性 IIⅣ
·理综甲卷的应用范围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和广西;此外,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陕西、辽宁等自主命题单位,仍延用全国理综乙卷。
新课程宁夏卷
题型及编号 知识考点 知识类别 能力水平
选择题 1 内环境稳态的例证 命题性 II
2 细胞分裂间期的特征 事实性 II
3 种间关系类型 事实性 III
4 反射弧的组成及作用 命题性 II
5 群落演替 命题性 II
6 免疫调节的实例 事实性 II
非选择题 28 萌发玉米子粒的营养检测温度为变量的实验方案设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方法性方法性方法性 III
29 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 命题性 Ⅳ
3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原理核移植和胚胎工程 命题性命题性 IIII
新课程海南卷
题型及编号 知识考点 知识类别 能力水平
选择题 1 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措施 方法性 II
2 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事实性 II
3 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命题性 III
4 与遗传信息流动相关酶的来源 事实性 II
5 RNA的基本功能 命题性 II
6 细胞周期的特征 命题性 II
7 ATP生成的条件 事实性 II
8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事实性 II
9 人体体温调节的机理 命题性 II
10 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防线 事实性 II
11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抑制 命题性 Ⅳ
12 HIV与爱滋病 命题性 II
13 农业措施对生物关系的影响 命题性 Ⅳ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方法性 Ⅳ
必考题 15 用指示剂检测细胞化学成分 方法性 I
16 生长素类似物的实验设计 方法性 I
17 激素调节的实验设计 方法性 I
18 单基因遗传病的识图作答 命题性 III
选考题 19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原理 命题性 II
20 动物细胞培养原理 命题性 II
北京卷
题型及编号 知识考点 知识类别 能力水平
选择题 1 判定具体实例的代谢类型 事实性 II
2 检测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 事实性 II
3 判定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命题性 III
4 区分人口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命题性 III
非选择题 29 识别遗传系谱图并作答 命题性 III
30 制备白地霉菌培养基、接种与培养确定菌体产量操作程序 方法性方法性 Ⅳ
31 制备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制定检测抗体免疫应答的实验计划 命题性方法性 I
2.知识考点的分数效标
知识考点 甲卷 乙卷 北京卷 宁夏卷 海南卷
模块% 分子与细胞 19.4 19.4 16.67 13.33 12.00
遗传与进化 16.67 22.23 16.67 15.55 18.00
稳态与环境 25.00 25.00 8.33 26.67 21.00
生物技术 19.44 8.33 33.33 16.67 18.00
实验探究 19.45 25.00 25.00 27.78 31.00
总计 72 72 72 90 100
类别% 事实性 25.00 30.56 16.67 20.00 18.00
方法性 26.38 25.00 38.89 27.78 37.00
命题性 48.61 44.44 44.44 52.22 45.00
总计 72 72 72 90 100
(二)能力是测试目标的核心
1.能力考查的要求
Ⅰ—实验和探究能力
Ⅱ—理解能力
Ⅲ—信息处理能力
Ⅳ—综合应用能力
2.能力考查的分数效标
分数%试卷 能力目标
实验探究 理解 信息处理 综合应用
全国甲卷 19.44 44.44 19.45 16.67
全国乙卷 25.00 33.33 16.67 25.00
北京卷 25.00 33.33 16.67 25.00
宁夏卷 27.78 50.00 6.67 15.56
海南卷 31.00 48.00 12.00 9.00
(三)题型是实施测试的工具
1.高考生物试题的常用题型
——试题是指用于测试的问题,根据解题方式的不同,通常分为:选答型试题(选择题)和供答型试题(非选择题)两种,每种题型又分为若干形式
——国家考试中心将生物试卷的非选择题分为:填空题、论述(分析说明)题、问题情境测验题、概念图题、实验题等
不同题型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对考生的测量目标不同,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也不相同
2.2007年高考题型一览
两类题型及类别 现行课程 新课程
全国甲卷 全国乙卷 北京卷 宁夏卷 海南卷
选择题 直接提问 3 2 1、2、4
不完全陈述 1 2 1 5 13、14
分析判断 4 3、4 3、4 2、4 5、6、7、9、12
因果推断 2 1、6 8、10、11
信息解读 5 1、5 3 3
非选择题 填空与填充 31(1) 31-I 32 20
概念图类 31(2) 19
分析说明 30-I 30-I 29 18
问题情境 31-II 30 29
实验探究 30-II 30-II 31 28 15、16、17
(四)对理综甲、乙卷(兼北京卷)的评议
1.知识
——每张试卷大约有9个考点,覆盖全书的主干知识,其中以细胞代谢、生命调节、遗传规律、生物技术为主要命题内容
——知识点严格控制在考纲限定的范围内,即使是学生尚未接触的命题材料,其提供的知识信息也是学生已知的
——事实性、命题性、方法性三类知识的比例适宜
——知识考点的层次性大多为一级和二级水平,并且从课本中能够找到类似的主题词或陈述短语,难度适宜
——选择题的个别选项过分贴近课本的陈述句(如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在科学性上有争议
——北京奥运将至,北京围绕“人与生物圈”这个课题有适量的试题。科学发展观是生物科学体系的精髓,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应适当的体现
2.能力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不同能力层次的适当分数比例大体如下:
能力水平 A级 B级
实验探究 信息处理 理解 综合应用
分数比% 25~30 15~20 35~40 15~20
能级值% 45.00 55.00
——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分数比例有所提高,体现出“知识减负、技能加强”的高考命题动向
3.命题材料、题型和答案
——少数命题材料源于课本,多数是已知材料赋予新意,有的是学生尚未接触的材料
——选择题尽量做到类型多样,选项比较规范;非选择题型皆为填空或填充,以减少因阅卷者主观因素可能造成的误差
——乙卷选择题-2的答案可能有争议,属于命题缺陷难题;填空的答案不甚规范,填充题的答案符合命题要求
4.难度和区分度
——生物试题难度的分类,以难度值0.4和0.7为划分标准,难度值≤0.4为难题,介于0.4~0.7之间为中档题,≥0.7的容易题
——高考试卷的难度结构以难、中、易三类题的比例大致为2:5:3最理想。
——非选择题中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题的分数比例提高,可能制约得高分
备考策略:理性备考、高效备考
(一)备考观念要更新——理性备考
1.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1)高考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为高等学校培养科技人才而选拔新生
(2)要以考试大纲或说明为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明确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
(3)科学地使用生物学课本,对各种辅导学习资料要进行慎重地选择
(4)从题海中走出来,提高单元系列练习的质量
2.处理好知识、能力与方法的关系
(1)科学知识学习到位
——引领学生认真读书
——对主干知识的单元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广度和深度)
——以核心概念带动一般概念(重点)
——构建适当的命题网络(知识结构)
——确认知识点的应用范围
(2)科学能力训练到位
——强化技能训练,落实考纲规定的17项学生活动,杜绝老师讲科学、学生背科学的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接受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建立模型等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要选择适当|、适量的生物试题,测试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规范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
——关注科学过程能力的全面培养
——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结论是重点
——分析命题材料的来源,探讨设计实验步骤、演绎推理的规范程序
3.关注学科中贯穿的科学发展观
——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
——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二)复习计划要可行——有序备考
复习阶段 单元复习 综合-实验 模拟-冲刺
有效时数 60% 17% 23%
任务 把握命题结构解析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链接实验系统复习 备考知识检测考前查漏补缺
目标 知识 理顺知识链 构建知识网 活化知识块
能力 理解为主 综合、探究 问题解决为主
方法 已知信息加工(精加工策略) 相关信息整合(组织策略) 信息提取应用(元认知策略)
(三)复习策略要对路——和谐备考
——要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促进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创建一个和谐的课程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程教学氛围,需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推进复习进程,做到导而不倦、学而不厌、活而有序、乐而有度
1.充分发挥考生的主体性
·端正自主学习的心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磨练持久学习的毅力,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挖掘最大的学习潜能
·要摈弃以学辅代替课本,以大量做题代替系统复习,以死记硬背代替理解和应用,以背科学代替做科学的复习方法
·投入必要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全面衡量复习效果
2.关注教师的主导性
·备考复习不是重来一遍和走过场,目标预设要科学、准确、简明、具体,切忌形式化
·教师要摈弃以本代纲、以练代教,教师讲学生记的复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促使自己从较高的起点组织备考复习
·引领学生“做科学”,强化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四)复习方法要实用——高效备考
1.“导读、广议、演练和小结”是单元知识备考复习的成功经验
2.单元命题的知识容量要适量、适度,要充分地使用课本,但不要被课本和辅助学习资料牵着鼻子走
3.要科学地选择和重组课题内容,要重视对课题内容的纠错、解惑和建立网络,并适当地拓展、引申和综合应用知识
4.知识定位要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析知识的层次性,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使用概念图将单元知识网络化
5.合理地挑选和搭配单元系列练习题,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要少而精和针对性强,作业批改和评析要重视质量
6.时间分配要合理,保证必要地课上作业练习,留出时间指导学生“小结”。
第二部分:复习建议
一、明确目标,分解目标————做该做的事
高考在改革、在变化,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高考备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掌握相关技术手段,是提高高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高考的考试目标要求。明确以前考了什么?怎么考?考纲要求是什么?今年可能会怎么考?
建议:
1、高三教师要认真分析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理科高考生物大纲”,尤其是对变化部分要充分重视,明确高考的范围、要求、发展趋势。目的是明确考什么?
2、从多个维度(知识点的分布、考纲的目标要求、试题的能力要求、试题的难度等)对近5年的试卷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明确怎么考?
3、适度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试卷,了解考试改革的趋向,注意06、07试卷中已有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
二、找到最佳增分点强化提高——做有效的事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找到高考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基础最佳的结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灵魂。
建议:
1、07试卷已充分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主干性,所以夯实基础是一轮复习的关键,建议每次单元测试后,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学生都要清楚错误所在和原因,并通过二次矫正卷来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切莫做成夹生饭。
2、学习兴趣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普通班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比赶进度重要的多。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以激励为主。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技能
科学本质
S-T-S
科学素养
知识维度
技能维度
情感维度
教学目标
——
——
——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
应用方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文献法
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
实验法(具体到抽象)
类比推理
构建模型
知识应用
技能操作
方法
课程改革纲要
课程标准及解读
标准考试大纲
标准教学研究
命题运作
测试评价
教学活动
多种课本
(向导性文件)
依据
依据
依据
运用
运用
参考
高考
目标预设与生成
学习兴趣与习惯
实创践新能意力识
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的主体性
决定因素
保证
知识考点及类别
知识的结构层次
知识的内在联系
“知其然”
导读
疑难问题及解答
纠错拓展和引申
知识的应用范围
“知其所以然”
广议
师生互动学生为主
知识考点和能力水平
试题背景材料及来源
题型结构和解题要点
“举一反三”
演练
关键术语
核心概念
命题的陈述句
概念图和结构导图
“答案储备”
小结
课本
方法性
命题性
事实性
现象
属性
过程
概念
原理
规律
结论
模型
XX
思维
应用
回归
回归
XXXX
词汇编号
不会

填充题
填空题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