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一、课型:欣赏课
二、年级:八年级上
三、设计思路:考虑到欣赏课是最难引起共鸣的课型,为了整堂课下来,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我设计到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小学到中学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心智上的成熟,让他们不再随波逐流,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去听音乐。这时候,作为老师,就需要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五、教材分析:交响音诗《土楼回响》,是作曲家刘湲创作的一首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有着进行曲风格的三拍子乐曲,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特色。曾获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其中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由A、B两个音乐主题及其变奏不断交替变化而成,构成了一个行进在地平线上的客家人群像。A主题为合唱,取材于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B主题为铜管乐器演奏,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镖》。在贯穿全曲的固定节奏型下,力度由p-ffff变化,描绘了客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不断发展壮大,音乐极具感染力。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
六、教学内容:
1、客家文化
2、《客家之歌》赏析,曲式结构,及衍生出来的音乐小知识,像三拍子、音乐要素等。
3、拓展练习:学生自创打节奏和根据音乐行进,有表情的参与合唱。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双响筒、铜镲、腕铃、棒铃、碰铃
八、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客家之歌》,了解客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客家音乐及中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2、能够用客家方言唱出主题,并用简单律动参与《客家之歌》的欣赏活动。
九、教学重点:
1、听辨出曲式结构,明白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2、A、B音乐主题
十:教学难点:全体分工协作,节奏的准确把握。
十一:教学过程:
介绍客家人的开场白导入土楼。(5分钟)
师:有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北人”;他们的女人是唯一没有被“缠足”的;他们的语言曾在太平天国时,被当做国语;他们居住的土楼,因造型独特,被称为“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同时展示围屋图片),请问,大家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生: 客家人。
师:对了,他们就是勤劳勇敢的客家人。那么,班上有多少客家人呢?请你讲讲关于客家人的一些特色的东西。
生:客家围屋、酿豆腐,客家擂茶、山歌节、采茶戏….(课前准备)
师:非常好,这么多的特色里,你们知道吗,唯有土楼是客家人最具象征性的标志,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就专门邀请了作曲家刘湲,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创作了交响音诗《土楼回响》。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整部作品最高潮的部分----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新课学习。(11分钟)
完整欣赏全曲,初步感受乐曲《客家之歌》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整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宏大的构思,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说出乐曲在力度、速度、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乐曲分为几个部分。(速度慢慢变快,力度也有p—ffff变化,A、B两个音乐主题及其变奏也不断交替变化,可分成引子-A-B-AB-B`-A`-尾声七个部分)
三拍子节奏。分两组击掌奏出贯穿全曲的固定节奏音型,注意三拍子的重音把握。
3/4 XX XX XX / XX XX X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分段赏析(14分钟)
1、引子: 随音乐击打节奏。
2、A部分:学唱主题A,取材于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通过合唱表现了客家人热情、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6分钟)
1=A 3/4
P
6 6 1 61 2 / 3 23 1 6 / 1 1 3 5 6 6 / 1 6 5 5 ://
你有 心 来 崖有 情(喏), 唔怕 山 高啊 水又 深 (啊)
山高 还 有 人开 路(喔), 水深 还 有哇 造桥 人 (呐)
老师范唱一遍,熟悉旋律。
请一个同学教客家话。
男同学用p力度随伴奏合唱A主题。
3、B部分:学唱主题B,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镖》,坚定有力的音乐表现了客家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4分钟)
1= B 3/4
2 6 2 -- / 6 6 6 2 2 6 / 2 2 2 -- / 6 6 6 2 2 6 / 6 6 6 -- /
哎呀 嘿! 新打 梭镖 两面 光唉, 拿起 梭镖 上前 方唉!
6 6 6 2 2 6 / 2 2 2 -- / 6 6 6 2 2 6 / 6 6 6 -- //
拿起 梭镖 杀敌 去奥! 梭镖 缴到 盒子 枪奥!
4、 AB部分:引导全体同学用f力度,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随录音跟唱。(1分钟)
(因AB两声部同时唱出难度稍大,这里就不作要求了。)
5、 B`部分:全体同学可以拍打书桌的方式,随主题B`,用ff—ffff的力度变化参与音乐表现。(1分钟)
6、 A`部分:全体同学一起用ff力度随录音跟唱。(1分钟)
7、 尾声:全体同学以自创律动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尾声部分昂扬的劳动号子情绪。(1分钟)
(四)完整欣赏,小组协作创编活动。(13分钟)
在前面所学基础上,选出五个学生分别用奥尔夫打击乐器打节奏,看老师指挥,其他同学将跟唱、击拍和律动等运用于完整欣赏中,进一步加深《客家之歌》的印象,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结构。
具体做法:
引子:双响筒和碰铃进入
3/4 双响筒 X X X / X X X /……
碰铃 X O O / X O O /……
A段:铜镲进入,男声p力度跟唱。
3/4 双响筒 X X X / X X X /……
碰铃 X O O / X O O /……
铜镲 XX XX XX / XX XX XX /……
B段:腕铃进入
3/4 双响筒 X X X / X X X /……
腕铃 X X X / X X X /……
碰铃 X O O / X O O /……
铜镲 XX XX XX / XX XX XX /……
AB段:乐器继续,其他同学f力度跟唱。
B``段:棒铃进入,其他同学可以拍打桌子参与活动。
3/4 双响筒 X X X / X X X /……
棒铃 X X X / X X X /……
腕铃 X X X / X X X /……
碰铃 X O O / X O O /……
铜镲 XX XX XX / XX XX XX /……
A``段:在原基础上,其他同学用ff力度跟唱。结尾处所有乐器可以随音乐自创节奏型,力度加强。
B``段—尾声:自创节奏型参与。
(五)小结。(2分钟)
师:在我们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我们爱上了彰显个性的流行音乐,并随着一个年代一个年代的改变着,可我们往往忽略了,最能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个时代的音乐,那就是民族音乐。其实从我们今天欣赏到的这首音乐来看,民族音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写照,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我们只要将它与现代音乐元素稍加结合,就可以创作出面貌一新的但依然有着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来,集传统与时代、集民族与世界。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民族音乐是作曲家们进行音乐创作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珍视属于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现代民族音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