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 (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 (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3 21: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从军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唐] 王昌龄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江宁丞,世称“王江宁”,后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其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今存《王昌龄集》。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青海】:
即青海湖,在今青海西宁西。
【暗】:
遮蔽,使其暗淡。
【金甲】:
金属制作的铠甲。
【破】:
打败。
【楼兰】:
西域古国名,诗中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思考一:“暗雪山”中的“暗”字应如何理解?
思考二:“孤城”“遥望”包含什么意味?
?对故土的思念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争之多、时间之久
百战
从“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
从军行
景——长云、雪山、
孤城、玉门关
杀敌报国
情——穿金甲、终不还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篱笆门
感慨
篱门

将晓
将要天亮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rèn
yuè







【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描绘画面
写景手法: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对比,更表达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无能的痛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情感体会
苦望
失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泪尽胡尘
南望王师
诗歌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他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唐] 杜甫
黄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xiānɡ
chánɡ
蓟北 涕泪 裳 襄阳
蓟北 涕泪 裳 襄阳
【涕】:
眼泪。
【却看】:
回头看。
【妻子】:
【漫卷】:
胡乱地卷起。
妻子和孩子。
【青春】:
指春天。
【便】:
就的意思。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 分析原因
◎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自己可以回到故乡
? 诗人的反应
涕泪满衣裳
◎喜极而悲
◎以形传神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所体现的各人的情感是什么?
漫卷诗书(动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体会这两句诗的妙处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这四个地点之间都有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杜甫无比喜悦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爱国爱民
欣喜若狂
喜不自胜
归心似箭
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名
主要内容
表达的情感
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惨烈,将士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写人民对南宋王朝的期盼。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爱国热情
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
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真挚的爱国情怀,博大的爱国胸怀,高尚的精神境界。




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唐]李贺《南园》
——[南宋]陆游《关山月》
——[清]徐锡麟《出塞》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A.破坏
B.打败
C.破旧
B
2.便下襄阳向洛阳( )
A.就
B.方便
C.简单
A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
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朗读指导:《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壮阔悲凉;后两句抒情,雄壮豪迈。因此诗歌的朗读基调是悲凉、壮美的,语调上扬,读出战士们杀敌报国的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的前两句运用两个动词“入”“摩”,极力描写黄河、华山的奇伟壮丽,朗读时语调要高,读出赞叹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复杂的心情,朗读时语调低沉,读出悲愤痛切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四句可以读得低缓一些;后四句逐句语调升高,读出兴奋之情。
默写指导: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意字体端正,不写错别字,着重注意“仞、摩、遗”等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黄沙早已磨穿了身经百战的将士的坚硬的铠甲,但他们决心不攻破楼兰誓不回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高度赞赏、关怀,以及自己的爱国报国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起的尘沙里流尽了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来收复河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金人的痛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谴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办一期“诗中爱国情”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