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二、教与学的目标
科学探究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观察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②研究地震成因
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
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三)科学与生活
1、地震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
2、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3、预防地震与正确避震
①地震前兆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
(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
(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
(课件展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
②正确避震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四)拓展活动
进行避震演习,教给学生紧急避震常识。
板书设计:
??????????????? 地震
??????????????? 形成?
??????????????? 预测?
??????????????? 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