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欣赏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通过对世界遗产的图片进行分析,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四大类世界遗产,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自己旅游经历和有关资料,通过图片展示,讨论、分析不同类型世界遗产,了解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各种活动。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及类型。
教学难点:如何界定世界遗产的类型,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各种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多媒体展示世界遗产标志,中国世界遗产标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导出保护世界遗产的学习。
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二、学习发展阶段
教师设疑。
学生介绍自己旅游时拍摄的风景照片,讲述趣闻。
三、欣赏深入阶段
展示范例图片,传授新知:四种类型的世界遗产。
教师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独特的自然面貌,珍惜或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天然名胜区。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不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简单叠加,而是意味着人类改造自然、运用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巨大变化。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包括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我国目前有三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即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
提问:
什么是世界遗产?
说说你还了解哪些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区别是什么?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评价: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五、讨论思考阶段
课堂练习、展示图片,请学生将世界遗产的四种类型与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教师讲评学生的发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思考题:
怎样理解保护世界遗产的重大意义?
我们应当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
六、拓展阶段
展示世界十大“易碎”美景,引起学生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