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小山羊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小山羊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3 20: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山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能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侗族儿童大歌《小山羊》,感受到其中的民族特色。
2、能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能在歌曲情感的多重体验中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山羊》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演唱歌曲中的低声部,与老师一起合作演唱,体验侗族大歌“独高众低”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
(座位安排常规8小组)
教学过程:
一、走进侗族大歌 1、了解侗族大歌 师:同学生,今天和老师一起走进天籁之声——侗族大歌,传说侗族人们在劳作的时候听到百鸟齐鸣,有高有低。大家开始模仿各种虫鸟动物的声音来歌唱,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他们演唱中常常形成独高众低的演唱形式,就是少数高声部,多数低声部,低声部又常以持续长音来与高声部相衬,形成美妙的和声,一般是只有歌声最棒的歌师来担任高声部,现在老师要来当一当这位歌师
2、聆听老师演唱 师:现在老师来演唱一段大歌,你听出来是模仿什么了吗? (演唱《小山羊》高声部旋律) 生:山羊 3、加入持续长音 师:你能加入一个持续的长音来与我合作吗? a.听琴弹奏低音6?,并学会循环换气法
你知道如何让这个音持续演唱吗?一口气肯定唱不了太久,我们可以学会用循环换气的方法来唱,当你气息快稳不住的时候轻轻的在当中换一口气接着演唱
b.加入手势动作来演唱持续音
双手左右拍腿面,身体也跟着摆动(一拍一下)
引导学生声音统一有流动性 c.和老师合作演唱
结合手势动作和老师合作,引导学生注意听,老师拍手以后就不唱了
老师在和低声部旋律一样部分的时候拍手两拍
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听这一句的演唱
再次合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和老师一起唱最后的“呃究” 二、走进童声大歌《小山羊》 1、感受歌曲
a.初听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唱一首童声大歌《小山羊》请你闭上眼睛来聆听,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歌曲中表现了什么状态的小山羊?
(引导学生说出羊群和侗族人们和谐的画面,带来了悠闲,愉快的感受)
中心词,悠闲、幸福
b.再听歌曲
全体起立,和老师表现出歌曲的悠闲状态
第一乐段左右跨步一拍,拍手一拍
第二乐段屈膝左右拍腿感受恒拍
主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悠闲和幸福感和恒拍感
c..引导学生把拍手的动作创编改动
弹舌、响指、拍肩之类都可以
d.第一乐段分组感受,两组为一个乐句,第二乐段全体一起
e.升华画面感,解读歌曲翻译的画面 师:这首童声大歌翻译成汉语的画面是这样说的:小山羊在山坡上游逛,吃饱了青草放声歌唱。老山羊漫步在山岗上,慈祥的目光像那温暖的夕阳。小山羊在山坡上游逛,满山野花在身边开放。它分不清家乡与梦乡,风雨中的歌声像水一样清亮……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请你找一找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音乐记号
找出延长音记号时,请学生们聆听歌曲一遍,说出歌曲当中出现延长记号都延长了一个小节两拍的长度
找出倚音记号时,请学生听第二乐句
a.歌曲中吃饱了青草的样儿是怎样演唱的,请你听
师弹琴演唱“吃饱了青草”
“咩咩叫”的部分钢琴弹奏
学生听后模仿演唱
提出倚音知识点
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标记在音符的左上角的小音符表示,一般要唱的轻巧、短促
引导学生模仿一下山羊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加入倚音更贴近山羊的声音
再次跟琴演唱“咩咩叫”
b.找一找歌曲中出现的倚音单独唱一唱
侗族大歌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频繁的使用倚音
c.请你和我一起来合作唱一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曲谱吧
我们用接龙的方式来演唱吧,两小节更换(曲谱标红提示),请学生轻拍腿来稳住恒拍感,起到划拍的作用
(引导学生唱歌谱时带上歌曲的情绪演唱)
d.填词演唱
3、学习第二乐段低声部
出示低声部的曲谱
a.同学们,请看,歌曲中持续音的部分变得更加丰富了,请你看老师是如何演唱的
老师加入动作演唱(长音处恒拍左右拍腿,变化地方按照节奏拍腿双侧,最后一句拍手两拍再回到恒拍左右拍腿)
b.跟老师一起做动作轻声演唱
可以多感受几次
c.结合动作跟琴演唱
d.与老师高声部合作
引导学生在唱自己的同时也注意聆听老师的歌声,感受双声部的和谐美妙
4、表现歌曲
a.加入动作表现轻声跟唱
b.跟伴奏演唱全曲 5、结束总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如果课后你还发现了更好听的侗族大歌,记得和同学们分享喔,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