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叮铃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叮铃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3 20: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学设计 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演唱《叮铃铃》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声民族调式的作品,作品中有大量的拟声词出现,使歌曲在情绪上的表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歌曲在调式上给人的感觉,加上拟声词的烘托,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在是简单的描绘画面,相反多了一些劳动号子的感觉,催促我们劳动起来——赶羊群。“叮铃铃”作为拟声词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从一个侧面呈现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的场景,以声衬景,形象生动有趣。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重音记号、和变化音的加入,使原本简单的旋律线条,多了很多声音效果上的变化,使整个短小的作品,变得更有表现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高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模仿能力更是有着很好的发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点滴中的美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模唱、听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形象,有感情的进行表达。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升记号与反复记号。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展示的画面和流露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二声部学习过程中,对音准的把握,对节奏的体会与对耳朵的反应。 教学设计亮点: 1.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能力,为孩子快乐的学习,提供方法。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铃铛等。 教学过程: 一、 小羊走踏舞(导入) 1.准备工作: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铃铛挂在胸前。 2.模仿小羊: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背到身后,双手合十,上身前倾90度,抬头(小羊是四肢着地,特意将双手背到身后充当小羊的尾巴,前倾的身体与站立的双脚感受小羊行走时的颠簸。) 3.第一遍:走踏练习(动作要求:左脚与右脚轮流交换重心) 4.第二遍:聆听音乐,像小羊一样的随音乐律动。 5师:“叮铃铃”的声音,随着你们的律动,在音乐的流动中显得更加的好听,那以你们所了解到的,有哪些事物也能发出“叮铃铃”的声音呢? 6.生:略。 7.老师出示PPT,与学生讨论交流,引出今天的主题《叮铃铃》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从体验模仿到随音乐律动的同时,“叮铃铃”这一主题元素贯穿始终。发散式思维也引导孩子学会联想,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小活动也为后面的歌曲演唱做了一个热身运动。) 二、学唱《叮铃铃》 1.大家来找茬 师:接下来老师会弹奏一段旋律,请孩子们找出这段旋律的不同之处。第一遍请你们仔细的听,发现不同处;第二遍请你们在老师弹奏到不同处时起立,告诉老师你 出示PPT 师:老师刚才弹奏的就是这两段旋律。同学们,你们从谱面上有发现什么不同吗?(引出升记号知识点) 2生:略 师: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的电话上常常可以看见这个类似于“#”字的符号,这个符号在音乐中,有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叫做升记号。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2.练耳训练,感受二部和声 (1)三度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模唱
(2)四度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模唱练习 (3)五度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模唱练习 (4)分声部演唱13至22小节 (5)完成二声部的演唱 师:歌曲唱到这里,已经完成一大半了,可是这段歌词有两段,谱面上哪里提示了我要唱第二段了呢?(引出反复记号知识点) 生:略 6教唱歌曲1至12小结。 (设计意图:旋律音程的训练强调学生对音准的把握,和声音程的训练强调耳朵的聆听感觉。) 3.完成歌曲的学习 (1)第一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叮铃铃》。 (2)第二遍,跟着音乐,跳起小羊舞。
3)第三遍,边唱歌曲,边跳小羊舞。 (4)第四遍,全班一起表演 三、小结
同学们,叮铃铃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叮铃铃,当你每发现一次,它都会奏出叮铃铃的声音,为你整个生命增加一些精彩。让我们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叮铃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