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反思+精彩教学片段(2课时,共13页,含单元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反思+精彩教学片段(2课时,共13页,含单元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3 21: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心愿
让沙洲坝的乡亲们喝上甘甜的井水是毛主席的心愿;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是新疆孩子的心愿;去天山看洁白的雪莲是北京孩子的心愿;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快乐是被打扰的小朋友的心愿;令地球的四季更美好是送太阳的孩子的心愿……。我们都有自己的心愿,哪怕它那么渺小,那么奇怪,又那么大胆。不要小瞧我们的心愿,某一天,它们就会实现!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读懂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任务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学时要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并注意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层次地推进。在朗读上,要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注意不要连读、唱读、读破句。当然,课文体裁不同,朗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记叙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后三篇课文是诗歌和散文,语言的节奏比较明快,可以尝试读出节奏来。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本文记叙了毛主席在沙洲坝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的问题,解放以后,乡亲们立碑纪念毛主席的故事。
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了解革命传统故事,体会乡亲们的情感,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2课时
我多想去看看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新疆和北京孩子的愿望,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感受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
2课时
一个接一个
本文以儿歌的形式,叙述了“我”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时,及时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得到快乐和收获的事。
认识12个生字、1个多音字和1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乐于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
2课时
四个太阳
本文通过写一个孩子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的故事,表达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
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中信息,感受“我”的美好愿望。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识字加油站
本部分呈现了6个数量短语,识记相关汉字。
学习一组数量词短语,认识7个生字;复习巩固《字母表》,能将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通过独体字“日”“寸”加上部件成为新字的练习,巩固已学生字;展示从其他学科课本中学到的汉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朗读并积累古诗《春晓》,理解古诗的意思;和大人一起读散文《阳光》,感受阳光的价值。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本部分包含“找一找,连一连”和“读一读,想一想”两部分内容。
展示台
本部分展示了在其他课本上认识的字,共10个词语。
日积月累
本部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
和大人一起读
散文《阳光》描绘了阳光给世间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
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沙洲坝的吃水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自然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自然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毛主席。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在识字学词,读好课文。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字词的学习来进行。注意讲读结合,以读为主,切忌枯燥地讲解,使学生学得乏味。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课时安排
2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生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浏阳河》)学生边看边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引导交流:你们都听到了什么?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毛主席的有关图片,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他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4.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预设: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过渡: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齐读课题,认识生字“吃、忘、井”。
(1)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认读,每个字读三遍,把字音读正确。
吃chī 忘wànɡ 井jǐnɡ
(2)学生先自主交流,说说是怎样记住这3个生字的,再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①根据偏旁识记。“吃”和嘴巴有关,因此是口字旁;“忘”和心有关,因此是心字底。(认识新偏旁心字底)
②字理分析法识记。出示水井的图片和象形字,引导学生找出象形字和实物的相似之处,同时结合图片告诉学生,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至今仍是部分农村人的生活用水。
(3)用“吃、忘、井”组词,巩固识记。
吃(吃饭)(吃喝)(好吃)(吃苦) 忘(忘记)(难忘)(忘我)(忘怀)
井(井口)(井沿)(水井)(挖井)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一想: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课后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3)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识记。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以上生字词,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小组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3)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①熟字比较法:士—土,主—王,战—站,村—林,叫—吃。
②组词识记法:(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的词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读,如分组读、接力读、同桌互读等。
③猜字谜识记法:?有心记不住。(忘)?木头一寸长。(村)
④部首归类:认识新部首广字头,借用“毛主席胸怀宽广”记住“席”的字形。
5.(课件出示新词语)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小结: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学会自主运用各种方法学习生字,不要死记硬背。
三、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按字的结构分类。
2.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示范书写。
左右结构。左部“口”大部分写在左上格;右部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乙”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沿着竖中线写。
左右结构。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丩”的竖提沿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竖为悬针竖,起笔高于竖提。
写时字要居中。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一横中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第二横稍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左窄右宽,右边三横等距。
左窄右宽。“氵”写在左半格,比右边高;“工”的第一横短,短竖在竖中线右侧,第二横稍长且舒展。
左右等高,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间的穿插。右边起笔的撇是短撇,紧靠竖中线;第二笔是横折弯,要与横折弯钩相区别;末笔捺稍长。
注意:教师范写横折弯( ):先横后向下折再右弯。右弯时有弧度,不要写成直角。
左右结构。竖提的竖直、提稍长;中间一点起笔略高,写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笔最高,穿插到竖中线左边;末点稍长且低,保持字的平衡。
3.学生先观察写字表中生字的写法,再描红、临摹。
4.教师巡视指导,并组织交流评议。
5.鼓励学生将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读一读。如:
吃——吃面 吃水 吃东西 江——江水 长江 江心
没——没有 没人 没地方 以——可以 以后 以前
四、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给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指导读好“村子、时候、地方”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3)(课件出示带有新词的比较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①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预设:A.课件标红词语:瑞金城村子沙洲坝毛主席领导革命
B.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词语。
C.连起来朗读句子,学生先自由练读,教师再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
②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仿照以上方法,先读词语“带领、战士、乡亲们、一口井”,再读句子。可同桌互读互纠,加深印象。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5)同桌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流利。
2.学生交流: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文中的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吃水人是乡亲们。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见沙洲坝的乡亲们吃水困难,便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的问题。乡亲们十分感谢毛主席,怀念毛主席。)
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游戏巩固。
教师将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写在字卡上(一字一卡),然后将字卡分发给学生(一人一卡)。教师说出一个生字的读音,持有该生字卡片的学生起立,将卡片上的生字读三遍。师生依此进行多轮游戏。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尚品质。
2.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可以指名在黑板上听写,也可以同桌之间你说我写)
吃住 大叫 主人 江西 没有 以后
2.(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复习,加强记忆。
吃水 不忘 挖井 村子 毛主席 乡亲 战士 上面
(1)分组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词语,同桌之间你指我读。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读中悟情
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将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得非常牢固,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毛主席是一位伟人,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江西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去寻找毛主席的足迹。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谁——毛主席;什么地方——江西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什么时候——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
(2)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地点的词语。(瑞金沙洲坝江西)
(3)练习说话:“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4)教师讲述背景:曾经,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的故事讲的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发生的事。
3.学习第2自然段。
(1)教师讲述:在沙洲坝一带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沙洲坝是多么干旱哪!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果没有水,人们的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等图,让学生直面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理解水的重要性。
(3)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想一想: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好事?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4)学习第1句话。
①学生齐读第1句话,教师课件出示井的图片及人们在井边打水、挑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很远”说明了什么?(说明村子距离水源路程长。)从“很远”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乡亲们因缺水而生活艰辛,也表现了乡亲们对于水的强烈渴望。)
②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改说这句话。
(因为村子里没有水井,所以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小结:水是生命之源。乡亲们要吃水,只得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晴天还好,要是遇到雨天、雪天,挑水是多么困难啊!这些都被住在沙洲坝的毛主席看在眼里。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毛主席会怎么做呢?
(5)学习第2句话。
①“带领”是什么意思?你会用“带领”说一句话吗?
(“带领”的意思是领导或指挥一群人进行集体活动。示例:老师带领我们上街为灾区募捐。)
②想象毛主席和战士们是怎样挖井的,体会挖井的辛苦。
③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吃水艰辛,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
(6)指导朗读。
①师生互说:看,这就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观看插图)喝着这井水,乡亲们会说什么呢?(这水真甜啊!我们以后吃水方便多啦!)乡亲们会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真是人民的好主席!)现在,人们喝着这井水,会想到谁?(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人民群众的伟大的人。)
②引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第2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井挖好了,又清又甜的水从井底涌了出来,乡亲们喝着又清又甜的井水,多么高兴,多么激动。乡亲们会怎样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呢?
(1)齐读第3自然段,落实“解放”一词。
解放 推翻反动统治得到自由。特指我国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
(2)理解字词。
“立”是什么意思?(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时刻”又是什么意思?(每时每刻;经常。)
(3)教师引导: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石碑上写了什么,想想乡亲们为什么要这样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而沙洲坝的乡亲们却远离水源,日常生活中饱受缺水之苦。毛主席心系群众、关怀乡亲,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乡亲们世代感激毛主席。)
(5)课件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朗读:用深情的语气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读出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其中“挖井人、时刻、毛主席”咬字稍重。
小结:解放以后,沙洲坝的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毛主席给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想念与感激之情,乡亲们于是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6)自由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比赛读。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我们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要想想毛主席,想想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提醒我们“吃水”的时候,不要忘记“挖井人”,要懂得饮水思源。
1.交流: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哪些“挖井人”呢?
教师激情引导:当你吃着可口的米饭时,你可曾想到……;当你穿上漂亮的新衣时,你可曾想到……;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你可曾想到……
2.拓展:假如你是沙洲坝乡亲中的一员,看到石碑,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呢?
(如:毛爷爷,您心系群众,为我们挖了一口井,我们永远怀念您!再如:毛爷爷,喝着您挖的井里的水,我们感到格外幸福。我们会好好学习,也做其他路上的“挖井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教学重难点)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3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啦!谁再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井”)
(生自由朗读后纷纷举手,教师指名朗读)
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师:大家把题目读得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完后,我们来比一比。(指导学生选择适宜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朗读,旨在相互纠正;教师组织少数识字能力最弱者重点辅导朗读)
师:刚才我听了好几位同学的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而且一发现读错了就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同学。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同学呢?
生:(齐声)愿意!
师:好!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比你稍微好的同学,向他挑战朗读。(学生分组)由挑战的人选一段他自己读得最好的,两个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展示给大家看)
师:(请出一组:李小林──汪洋)李小林(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李:(点点头)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两生对抗性朗读:读第1自然段。两个人的表现不相上下,学生纷纷鼓掌)
师:同学们都在为你们鼓掌叫好!(转身问李小林)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次能够读得这么好?
李:(自豪地)我都读了六遍了。
师:哦,读得多就读得好了!(转身向汪洋:被挑战者)你看,李小林快要超过你了,你怎么办?
汪:(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赏析:“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本课记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如有些学生对“井”是比较陌生的,我配合图片加以讲解;大部分学生对毛主席了解不多,我借助图片等资料加以介绍,帮助学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第2自然段中对“缺水”的理解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我利用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理解水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沙洲坝乡亲们对水的渴望。有了情感基础,学生就能理解挖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从而理解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想念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