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4 12: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楼、依”等5个生字并会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二首。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请看画面,你想到了那首诗?出示古朗月行和小池的画面,学生背诵诗句?
走进诗的意境?
1、看画面,背古诗?
师:出示登鹳雀楼的画面,从这幅画中,你看到那些景物?你能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介绍么?你能一个景物用一个字,按由远到近顺序介绍吗???????
2、揭诗题,识生字?
师:楼是这幅画的主要景物,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可以组成哪些词?(这座楼共几层?这样一层一层的,可以组成词语楼层。)?
师:写好楼有两个秘诀:
认结构:左窄右宽
找主笔:横要长,拖住上面的米。师范写:一横要长,楼才稳当。学生描红一个。?
师:这座楼的名字叫鹳雀楼,跟老师读,鹳雀楼,看偏旁,猜一猜鹳雀是什么?是的,请看,这就是鹳雀,样子像鹤,尾巴短,它生活在水边,爱吃鱼虾。因为常有鹳鸟停落在楼上,所以得名鹳雀楼。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谁来读题目?登是个动作,要停顿一下,谁再来读,齐读?????
3、进诗境,悟诗情?
?师:诗人登楼远眺,诗兴大发,请大家自由朗读,各人读各人的,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谁来读试试生1读,谁再来读?一起读。去掉拼音会读吗?男生读,女生看清每个字;女生再来读,男生看清每个字。大家都能做到正确,流畅,那么,读诗还
要注意朗读的停顿和节奏。谁来按照停顿读一读。一起读(师标好停顿)?
(1).依:从字形上看,单人旁加衣,人被衣服紧紧裹着,表示亲密的依靠在一起,看,这个动作就叫依着,诗句中是什么依着什么?白日依着山,尽,是什么意思,请想象,傍晚的太阳是一下子消失的吗?哪个字写出了日落的缓慢过程,这个“依山尽”的依。谁来吟诵,教师依学推进朗读。?
你们见过黄河吗?出示黄河图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黄河?跟老师读:黄河滚滚,波浪滔滔,奔腾不息,气势磅礴。谁再来读这句诗。“入海流”的“入”字写出黄河水流怎样?是呀,依的缓慢,不舍;入的湍急,壮阔,谁两句连起来吟诵。指导,再读。女生读上半句,男士读下半句。?
(2).师:远山,落日,黄河,大海,诗人还想看的更高,更远,更多。一起诵读,这里的千里和一层你是怎么理解的?千里:更远;一层:更高。谁来读?除了看风景,学习上也需要更上一层楼呢,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可以对自己说(读诗句),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想要更高目标时,可以对自己说(读诗句)读哲理: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学写生字?
1、?依、尽、层、黄?
2、?哪个字最难记?(草字头,一压由,下边垫俩小砖头)?
3、?认结构:黄三部分要紧凑,一横最长(范写黄)?
4、?撇捺,依:捺略高??尽:撇捺舒展??层:撇包住云?
5、?摆好写字姿势,生描红????
四?、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五、教后反思:?
诗是不宜解的。怎样引导学生无痕地走进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教学的突破口。于是,开课紧扣“画中有诗”,出示古朗月行和小池的画面,学生背诵诗。顺势出示登鹳雀楼画面,从这幅画中,你看到那些景物?你能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介绍么?你能一个景物用一个字,按由远到近顺序介绍吗?于是,日、山、河、楼(塔),不着一字,诗中一幅完整的画呈现眼前。然后紧扣诗句的“依”依靠,缓缓地,不舍地落下;再看流动的黄河,链接朗读“黄河滚滚,波浪滔滔,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入”的湍急、汹涌、壮阔被学生感觉到了,朗读诗句就绘声绘色,入情入境。最后两句的教学,紧扣“千里、一层”体会更远,更高,吟诵入境,然后回顾现实:不光看风景,学习上也需要更上一层楼呢,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可以对自己说(读诗句),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想要更高目标时,可以对自己说(读诗句)读哲理: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由画入诗,由关键字词入境,由吟诵入情,孩子们走进了诗,理解了诗。不着一解,尽得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