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硫酸铜溶液和铁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两试管硫酸铜溶液,一根铁丝,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到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举例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研究一个新的物质变化--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它们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对比试验。
师: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两杯硫酸铜溶液对比颜色、铁丝放入一半实验)
观察实验前的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特点。记录在书上。
学生进行实验预测
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
(1)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丝(不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2)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注意控制时间)
(3)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丝的原样进行比较。(铁丝留出1~2cm)
(4)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仔细观察,记录详细)
建议之一:该环节可考虑让部分组用手机拍摄硫酸铜溶液、铁钉实验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用QQ上传,全班分享。
(硫酸铜的观察可以与原液印着白纸对比,铁钉与上边没变化的对比)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生:铁丝由灰白色变为红色,硫酸铜溶液蓝色变浅,产生沉淀。
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生:产生了新的物质。(颜色变化,有沉淀)
师初步解释铜与铁的置换反应。铁表面产生的新物质是铜。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初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
蜡烛燃烧、淀粉遇碘变蓝、小苏打和白醋、铁钉生锈、铁钉和硫酸铜
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
微视频回放白糖加热、蜡烛燃烧、淀粉遇碘变蓝、小苏打和白醋、铁钉生锈等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
2、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种种现象,小组讨论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哪些现象?列举填表。(板书表格)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蜡烛燃烧
2 白糖加热
3 淀粉滴碘酒
4 小苏打和白醋
铁钉生锈
铁丝与硫酸铜溶液
注意补充,是否所有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灯泡照明)
是否所有产生气泡气体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水沸腾)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但如果仅有这些现象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关键要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43页:
自己看看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它们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建议之二:若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教室放两台上网电脑,让学生查阅与化学变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