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课 题
认识毫米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重 点
难 点
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 学具
纸张,硬币,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个案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师生谈话引出毫米的概念。
(1)、我们已经提前测量两本厚度和笔记本厚度,提出:“老师这两本笔记本那本厚?那本薄?”
测是一种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有没有比它更科学、更准确的方法知道这两本书到底有多厚?”
生3:“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然后指出:“只有亲手测量才能更准确的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问:“测量物体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师:“用长度单位米能准确的量出这两本的厚度吗?分米呢?厘米呢?”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在数一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体会毫米。
1、观察、讨论、认识毫米。师提出:“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试着总来吗?”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比1厘米更小的格。”
在0—1厘米刻度中间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利用公式进行简单换算。
2.在动手操作测量活动中,学会用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数学书、笔记本、硬币的厚度和别针的长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分工合理,认真有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三 估测学生一摞纸有多少张
教师取出一摞纸,师:“不用数,你能想办法可以用估测出这摞纸的张数吗?自己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反思。
提问学生:“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和想了解的?”
师拓展补充:“毫米并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可以阅读教材69页的“兔博士网站”了解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学生充分的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用手比划出这三种长度单位的大小。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时间后,全班利用2号课件图片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发现
各组完成后,全班交流测量结果和过程。
学生同桌合作实际操作测量。
学生自由发言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总结。
精心创设的情境,使要学习的数学问题成为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看似无意实有意。
在这一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又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和会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板书设计:
认识毫米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前置性
作业
测量两本厚度和笔记本厚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