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2)》教学设计
李春兰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指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搭配方法,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老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愿意的和老师握握手。
2.教师随意和学生握手,有意重复握手。
3.质疑:这样握手好乱,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握过手,握了几次,已经记不住了,老师想和全班每一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请你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吧!
4.引导应该按顺序握手,才会不重复,不遗漏。
5.教师:生活中很多事件和握手很类似,这就是数学中的搭配问题,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思考,这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搭配的学问”。(板书)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看似不经意的握手,让学生体会顺序的重要,并为有序思考做出铺垫。
二、探究搭配方法
喜羊羊今天过生日,美羊羊准备参加喜羊羊的生日宴会,她有好多漂亮的衣服,可是美羊羊不知道穿哪一套去参加宴会。
1.师:如果一件上装,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你们能给美羊羊提点建议吗?(生回答)
2.师:是啊,搭配的方法好多,这样一件上装,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方式,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生回答)
3.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思考一共有几种搭配,并记录。(要求用能让别人明白的方式记录)。
4.学生展示搭配方案。
(1)出示不足6种的,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遗漏”。
(2)出示多出6种的,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重复”。
(3)选择一种无序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记忆。发现根本记不住。师质疑:为什么记不住?引导发现搭配的时候没有顺序。
(4)出示有顺序记录的方案,让学生记忆。引导学生发现“顺序”,并对搭配的顺序做重点讲解,明确有顺序的搭配才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5)展示没有用文字记录的搭配方案,可能会有画图、数字、字母、连线等。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发现连线的方式比文字描述清晰明白。
设计意图:之前完全放手让学生思考,并让他们自己创造记录方式,学生会有几种搭配方法,会用什么方式进行记录,都不可知。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观察、辨析、梳理,逐渐掌握有序思维,并使学生自主发现连线的优点。
5.拓展提升搭配方案。
(1)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上装,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2)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下装,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3)课件演示同时增加一件上装,一件下装,思考有几种搭配方式?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铺垫和提升,本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如何计算,并进一步巩固搭配方法。
三、体会生活中的其它搭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营养配餐
衣服穿好后,喜羊羊准备营养配餐。
课件出示: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学生独立完成。)
2.路线中的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看图,从青青草原到暖羊羊的家,要经过狼堡,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回答。
3.照相中的搭配问题。到了喜羊羊的家,老村长也来了,生日聚会开得非常成功,美羊羊提出要大家合影留个纪念,看右图:需要照几张照片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不清楚,可以示范。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一件上衣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知道我可能有几件上衣、几条裤子吗?
上衣
裤子
搭配方法
五、知识应用
老师按顺序和学生握手,怎样才会不重复,不遗漏?
六、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