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第一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和,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和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讨论:1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 后,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9世纪奥地利修道院修道士----维也纳大学学
自然科学---回院对豌豆、山柳菊、玉米进行
杂交-----发现二条遗传规律。 孟德尔,何许人也?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交(产生纯种)
2、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3、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高茎矮茎 P
(亲本) ×
(杂交)高茎100% F1
子(一代) 矮茎高茎 P
(亲本)×(杂交)高茎100% F1
(子一代)正交反交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现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茎2、F1自交: 高茎F1(自交) 即:高X高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结论:亲本中的矮茎性状在杂种一代(F1)中隐藏起来。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杂交实验结果: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隐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疑惑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疑惑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又出现了呢?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高茎。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矮茎。性状分离:在F2中,一部分个体显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个体显现出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这种在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疑惑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是偶然的吗?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如D)
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如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DD(高
茎),dd(矮茎)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Dd (高茎)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
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如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F1体细胞中,D对d为显性。所以F1表现为高茎
5、F1产生配子时,基因D和基因d分离,F1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D、d;比值为1:1。
6、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也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F2出现3种基因型:DD、Dd、dd,比为1:2:1.
7、F2性状表现为高茎和矮茎,比为3:1 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仅要能解释已经得到的试验结果,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高茎 矮茎
1 : 1测交配子F2×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定F1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即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是杂合子(Dd),并且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发表,但世人熟视无睹……
1900年,得到了三位科学家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基 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表 现 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紫花、白花)
基 因 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AA、Aa、aa)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a)
1、指导作物育种。
2、进行遗传指导和咨询。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分离定律的应用先天性聋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AaAAAaAaaaAaAa正常(携带者)正常(携带者)×亲代配子子代正常(携带者)正常(携带者)患者正常1 : 2 : 1分离定律的应用人类多指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dDDDdddDdDdDd多指×亲代配子子代多指患者多指患者100%正常 1 : 1Ddd亲代配子子代dd×多指正常正常例题解析1小麦的红壳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壳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让红壳小麦与白壳小麦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大约半数是红壳,半数是白壳。问:
(1)亲本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2)如果让红壳小麦亲本自花传粉受精,其子代的遗传因子及壳色如何?
(Aa、aa )(AA、Aa、aa )例题解析2:在紫茉莉中,基因型为CC的开红花,cc的开白花,Cc的开粉红花。在下列杂交组合中,开红花的比例最高的是 [ ]
A.CC×cc; B.Cc×CC;
C.cc×Cc; D.Cc×Cc。
B例题解析3: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
A.全部黑色 B.全部白色
C.黑∶白= 3∶1 D.不一定 D1、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2、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显隐性性状的判定1 、凡生物体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则它的基因型一定是隐性纯合子,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它的基因型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2、两个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了隐性性状,则这两个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
3、一个显性个体与一个隐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全是显性性状,则这个显性亲本可认为是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则这个显性亲本就一定是杂合子。遗传解题方法遗传计算的两个基本原理
1、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为各个独立事件几率的乘积。
2、加法原理:互斥事件有关事件出现的几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件的几率的和。返回高茎(或矮茎)的花矮茎(或高茎)的花高茎(F1)♀♂“♀”示雌性个体“♂”示雄性个体
“×”示杂交
“ ”示自交
“P”示亲代
“F”示子代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去雄授粉相关概念: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杂种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杂种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6、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7、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10、纯合子: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11、杂合子: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12、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 对性状的基因。×P配子F1高茎高茎矮茎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减数 分裂减数 分裂受 精 作 用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F1配子F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性状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 孟德尔(1822—1884),奥国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1865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论文《植物杂交实验》。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定律重新被欧洲的三位科学家 发现,遗传学就同这个“再发现”一起诞生了!直到1900年,多个基因1个DNA1个染色体染色体、 DNA、基因关系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