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17 23: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1YY:2Yy :1yy1RR : 2Rr : 1rr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黄:1绿3圆 :1皱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是否遵循分离定律呢?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PF1黄圆绿皱黄圆一、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黄圆自交黄色圆粒
315绿色圆粒
108黄色皱粒
101 9 : 3 : 3 : 1绿色皱粒 32 F1F2P F1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思考:
(1)为什么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2)为什么F2代会出现
9:3:3:1的性状表现比?
(3)9:3:3:1与3:1有否数学联系 分析:①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315+108=423101+32 =133315+101=416108+ 32 =140⒈每对性状遵循分离规律⒉不同对性状发生自由组合三、大胆作出假设 F1究竟产生了什么配子?它是怎样产生的?
这是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关键。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Y与y
R与rY与R,Y与r
y与R, y与rF1黄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配子F2基因型及表现型黄圆: 绿圆:黄皱:绿皱: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1yyRR 2yyRr 1YYrr 2Yyrr1yyrr9
3
3
1 如果单独从一对相 对性状来分析,则
黄 :绿= 3 :1

圆 :皱= 3 :1黄圆
9 : 绿圆
3 :黄皱
3 :绿皱
1 黄 :绿= 3 :1圆 :皱= 3 :1黄圆
9 : 绿圆
3 绿皱
1 黄皱
: 3 :YYRR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YyRr(黄色圆粒 ) P配子F1××F1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巧妙的测交实验:配子:YyRr Yyrr yyRr yyrr四.验证假设: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四种表现型实际子粒数比接近1:1:1:1,从而证实了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 豌豆的粒色----黄色和绿色,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Y和y表示)来控制的;豌豆的粒形----圆滑和皱缩,是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R和r表示)来控制的。这样,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经过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
子一代产生配子的时候,根据基因分离规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也就是Y与y分离,R与r分离。因为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所以非等位基因也可以相互地自由组合,结果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它们是YR,Yr,yR,yr,它们之间的比是1:1:1:1。子一代经过自花传粉,各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结合的方式共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表现型有4种,它们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 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9:3:3:1。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一母九子十个样,为什么?问题探讨:五.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思考与讨论: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科学选材豌豆:1、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后
代均为纯种
2、相对性状明显2、科学设计实验设计:1、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
究, 再对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2、采用去雄和套袋技术3、科学分析第一次将统计学原理应用到遗传学的研究上4、实验程序
科学严谨问题假设验证总结规律(结论)孟德尔重要成就揭示了两个遗传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发表,但世人熟视无睹,直到过了30多年才重新发现……
1900年,得到了三位科学家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DDD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   一对    两对(或多对)   一对    两对(或多对) 2种;比值相等  4种(2n种);比值相等3种;1:2:1 9(3n);(1:2:1)n  2种;
显:隐=3:1   4种(2n种);
9:3:3:1(3:1)n
 2种;
 1:1   4种(2n种);
1:1:1:1(1:1)n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之遗传给后代
F1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两个遗传规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且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只适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遗传因子的遗传1、如图表示某一生物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情况,据图分析 练习:(1)、此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Bb(2) 此生物能形成 种配子,配子中的基因型是 。4AB、Ab、aB、ab练习: 2、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则F1自交产生F2, F2 有哪几种表现型,其比例是多少?
F2出现的性状中
1)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2)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数占总数的________.   
白盘 白球 黄盘 黄球9 : 3 : 3 : 11/47/16解: 单显性性状的南瓜有下列情况:白扁
黄圆独立分析WwDd × WwDd (Ww × Ww) (Dd ×Dd )(3/4白 ?黄)(3/4圆 ?扁)综合考虑3/4白×?扁=3/16?黄×3/4圆=3/163/8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情况的巧记(运用先独立后综合的方法)P   YyRr  ×   YyRr  
独立分析(Yy ×Yy) (Rr ×Rr)综合分析2 ×2=4种9/16黄圆、___黄皱
____绿圆、___绿皱=9种3 ×3你能算出每种基因型的概率吗?3/163/161/16三对相对性状遗传情况(先独立后综合)P    YyRrDd   ×   YyRr Dd独立分析(Yy ×Yy) (Rr ×Rr) (Dd × Dd)综合分析具N对等位基因的生物体自交后代规律
表现型种类
基因型种类2N种3N种例: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 a)显性,抗病(R)
对不抗病 ( r ) 显性。有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一个无芒
不抗病;另一个有芒、抗病,如何利用这两个品种培育出
无芒抗病的新品种?解:依题意得P AARR × aarrF1 AaRrF2 有芒抗病 有芒染病 无芒抗病 无芒染病
A__R__ A__rr aaR___ aarraaRR
aaRr目标品种1、应用于杂交育种六、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基因P
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
但先天性聋哑的孩子(由隐性基因d控制)。推算一 下,
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每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如下:
P PpDd×ppDd
独立分析
( Pp×pp)( Dd×Dd )F1表现型概率?多指
?正常?正常
?聋哑因此,F1中表现型有四种其概率情况如下:只患多指 只患聋哑 完全正常 多指且聋哑
3/8 1/8 3/8 1/82、医学实践中,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用分枝法推算配子可能含有
非同源染色体的种类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AaBbABAbBbaBab 用分枝法推算配子可能含有
非同源染色体的种类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AaB
bB
bC
c
C
cC
c
C
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两对同源染色体----四种配子三对同源染色体----八种配子 由此可得: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不同,配子可能的种类数为
2的n次方 原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是形成两种配子---“2”,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就要乘以几次2,即2的n次方,“n”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练习: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DBCA
4. 下列不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 )
A. b B.Abd C.AaBd D.ABCA 6. 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Ff, 这些基因位于5对同源染色体上,问: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数 是:( )
A.4种 B.8种 C.16种 D.32种B 5. 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7、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 ddRR, 1/16 B ddRR, 1/16 和ddRr, 1/8
C ddRr, 1/16 D DDrr, 1/16和DdRR,1/8
8、人类并指为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遗性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一家庭中,父亲并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1)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的可能是( )
(2)这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是 ( )B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