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3 20: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6 页


2019秋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2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上历史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2019·四川)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7、(2019·贵州)
“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尊师教诲齐天下,慈母盯哼不折腰。航舰如今嫌水浅,嫦娥不再恨天高。百年洗雪谁堪忘,多少男儿是俊豪。”此诗是纪念100年前中华大地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与此相符合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结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
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中将这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上海工人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省港工人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10、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公开向封建思想文化挑战,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11、(2019·全国)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下各项不属于五四运动重要成果的是( )
A.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罢免卖国贼职务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歌唱。”这是溥仪在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新诗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主张分不开(  )
A.大力提倡白话文 B.恢复帝制,尊孔读经
C.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4、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15、(2019·湖南)
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6、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这次罢工是被哪一北洋军阀血腥镇压(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段祺瑞
17、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段描述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是一场文学革命 D.反对专制
18、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二、非选择题
1、(判断正误)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洋务运动。( )
2、(2019·山东中考模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一百年前的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100年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五四精神始终璀璨、依旧青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行排队游行,勿忘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青年是追梦人,青年更是圆梦人,五四运动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自现在起30年后,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的巧合,这是历史的必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当代中国青年去实现,我将无我,不复韶华,用奋斗报效祖国,这是五四精神穿越百年时空激起的宏大回声,也是当代青年致敬历史的坚定誓言。
——(新华时评)《致青春:我将无我,不负韶华》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一 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事不变的法则,冲破过去历史的网络,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
——李大钊
材料二 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是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思想基础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良剂来诊治。
(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事件?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认为救治中国的灵丹妙药是什么?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ADCB CBDCA
11—18、CAACD BAB
二、非选择题
1、错误
2、(1)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
(2)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
(3)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1)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2)灵丹妙药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3)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