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4 17: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㈠科学概念:
1、教师提供实验用具,学生做实验(不同形状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的变化),明白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的道理。并能自己准确描述出来。
2、通过做橡皮泥的实验,学生明白橡皮泥沉与浮的原因,进而能够解释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㈡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刻度杯,学生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放入杯中前后所排开的水量,能准确计算出水量差,并能准确读数。
2、教师提供多个体积一样的橡皮泥,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记录橡皮泥放入刻度杯前后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3、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数据,可以习得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的本领。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可以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犯错误。
2、学生在探求橡皮泥沉浮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明白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预备知识: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节的学习,对物体的沉浮已有一定的了解,带着之前的知识继续学习本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学具准备:
教科书、圆珠笔。
教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若干个,记录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我们上节课学的物体沉浮的规律: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 )就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 )就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二、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它是沉还是浮?
2、小组合作把相同轻重的橡皮泥做成四种不同的形状进行观察。
3、观察思考:橡皮泥形状变了,但是它什么没有改变?
4、学生验证橡皮泥改变了形状的四块橡皮泥是沉是浮?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
5、学生反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表一。
6、得出结论: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不变,体积不变,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三、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浮
1、分组讨论:怎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分组反馈:做成什么样的能浮的形状。
3、小组实验:船的形状、饺子的形状、空心盒子的形状。观察并填表二。
四、探究橡皮泥沉浮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
1、出示问题:橡皮泥轻重既然没有变。那么橡皮泥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反馈。从与形状、实心或空心有关引出可能与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有关。
3、准备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这节课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对比实验。
②实验要求即注意事项:测量排开的水量必须细致,观察刻度时视线应与液面平行;仔细观察液面刻度后,准确的记录数据,尽量减小误差;每次测量前都要检查水量是不是保持在200ml,不足时要加满。
4、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做简单的减法运算。填表三。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6、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
7、尝试解释: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
8、得出探究结论:①发现能浮起的形状的共同特点。②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9、假期跟着爸爸妈妈出门旅游,看看海上漂浮的大船,给爸爸妈妈讲讲大船漂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