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背景和目标】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马铃薯、蜡烛、试管夹、小铁片、食盐、一只烧杯、一根筷子,石棉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手里的这是什么?
学生:土豆、马铃薯
老师:这是一个马铃薯,原名阳芋,英文名称potato 首载于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关于马铃薯你还知道关于它的那些知识?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把马铃薯放在水里,它是沉还是浮呢?
学生:沉、浮……
二、实验、观察、探索
活动一:马铃薯在未知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1、一个学生上台实验,其余学生观察,分析
1号马铃薯沉在了水底,2号马铃薯浮起来了。
老师: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一个上浮一个下沉呢?你猜猜是什么原因?(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
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是两种液体不一样,两个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不同)
2、通过刚才讨论,很多同学都认为两杯液体不相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这两种液体不一样呢?
学生:尝、闻、加热
3、学生提出实验器材,介绍使用方法,出示实验方法及要求。
(从两杯液体中各取一些液体,放入铁勺中,再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4、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你根据什么确定勺子上留下的痕迹是盐?只有盐才是白色、颗粒状的吗?还有哪些物质也是这样的? 盐 和 白色颗粒物 ,哪种描述更科学,为什么?)
5、小结:现在我们还是不能确定未知液体中的物质是不是盐,但通过实验, 我们有了重大发现,你觉得这个重大发现是什么?
学生:(未知液体中溶解了一种物质)
现在你知道马铃薯在未知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了吗?
学生:因为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所以马铃薯浮起来了。
活动2: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学生:不是。
准备实验器材,马铃薯、烧杯、药匙、筷子、盐等材料。
学生设计实验、介绍实验、提出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成功了?你们在水中溶解了那种物质?说说调制液体的过程?是不是只要在水中溶解了物质,不管多少,都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要溶解到什么程度才行?
6、教师:实验做完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结论,现在这个问号可以擦去了,谁到前面来帮老师擦去这个问号,得出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
阅读资料,拓展。
1.课件出示资料,介绍死海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观察 发现
1号 下 沉 清水
2号 上 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马铃薯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