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要点
第1—7章
1.生物的种类:植物30多万,有哪四个类群?种子植物分为哪两类?
动物约有150多万,可分为哪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包括哪几类?
2.生物的生命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叫做生态因素?它可分为哪两类?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内容。
4.在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中,提出、假设的是什么问题?
5.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谁?他在生物学上有什么贡献?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正确操作过程,临时玻片标本制作的正确步骤。
7.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方面?
8.注意设计的实验方案要有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有一个变量。
9.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在植物细胞中各有什么作用?
10.人体什么细胞最长?什么细胞最大?动物最大的是哪个细胞?
11.人体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区别?
12.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与生物体的什么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13.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
14.组织是如何形成的?植物有哪些基本组织?它们各有哪些作用?
15.高等动物和人体有哪四类基本组织?它们的分布和作用如何?
16.什么是器官?什么是系统?
1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有何不同?
18.单细胞生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是与草履虫相似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特点?
19.大豆种子的结构与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20.如何设计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活动?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外界条件?
21.大豆、玉米、豌豆种子萌发时,子叶出土的状况怎么不一样?
22.在播种前,为什么要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发芽率如何计算?
23.根有哪些作用?根的吸收功能主要在根的哪一段?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形状各有哪些特点?
24.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地生长的探究。
25.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对水的需求有哪些不同?
26.根据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给植物施肥过量会造成“烧苗”的原因和盐碱地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
27.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如何?一些微量无机盐植物在缺乏时会有哪些症状?
28.枝条是由什么发育成的?从芽的发育情况来分,芽分哪些种类?芽的种类还有哪些分法?一个枝条的顶端、幼叶、叶、侧芽、茎分别是由芽的哪一部分结构发育成的?
29.什么是顶端优势?在生产上如何应用顶端优势的原理来护理植物?
30.木本植物的茎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由哪些组织组成?筛管和导管分别在茎的哪部分?它们各自有哪些功能?草本植物茎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在这四个部分的区别?
31.年轮的形成受形成层细胞分裂的哪些影响?年轮与气候的关系?
32.花的结构中,主要部分是什么?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是哪些部分?
33.为什么自然界植物的花不集中在同一个季节开放?植物开花需要什么外界条件?根据这个原理,如何用人工方法使植物反季节开花?
34.我国的十大名花是哪些?
35.种子的组成分为哪些部分?我们常吃的“果”,哪些是食用果皮?哪些是食用种子?
36.果皮和种子分别是由花的那个部分发育成的?果实成熟时,色、香、味和硬度会发生哪些变化?一个果实颜色的不同深浅是受什么外界因素的影响?
37.果实成熟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果实成熟前后有哪些变化?哪些水果VC含量较高?
38.植物体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哪里?一个生物要能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是细胞内必需有什么结构?
39.为什么说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哪些方面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哪些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0.一个晴朗日子中,什么时候树林里氧气含量最高?
41.叶片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有哪些色素?为什么通常只显绿色,到了秋天就会变色?
42.叶片中的无机盐、水份和有机物是通过哪些结构运输的?
43.一棵植物生长的许多叶片是如何充分得到阳光的?光在光合作用中起什么作用?
44.你了解的植物细胞种类中,有哪些能进行光合作用,哪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5.如何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产物最为普遍的是什么?
46.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什么?
47.范.海尔蒙特,普利斯特莱,希尔等的三个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什么问题?
48.生活在海洋里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色素?
49.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在作用部位、作用条件、产物、能量转换方面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50.水生植物是怎样呼吸的?(结合八年级22章知识)
51.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如何应用?
52.堆放的种子受潮后会发热这一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什么生理活动?
53.果实含糖量与成熟期昼夜温差大有何关系?
54.我国常见的植物类型有哪些?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区域,造成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因素是什么?
55.人们从食物中或得的能量是化学能,它直接来源、间接来源于哪里?举例说明常吃食物的最终来源?
56.自然界的碳氧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人与生物圈有什么关系?
5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到哪些作用?绿色植物的哪项生理作用参与了水循环?
58.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形式、途径、作用?
59.我国现在的森林状况如何?开发“第四种森林”指的是哪些做法?
60.“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有哪些内容?
61.哪些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
62.属于果实的籽粒有:稻谷、麦粒、玉米、高粱、葵花子等。
63鉴定淀粉、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
第8—13章
1.男女生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各有哪些主要功能?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2.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受精作用进行的部位?胚胎发育开始的部位?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胚胎发育需要哪些条件?胎儿的营养从哪里获得?胎儿在母体子宫里生长发育的环境是什么?什么是试管婴儿?
3.青春期的发育有哪些特点(从肌肉、心脏、肺、脑等的发育方面来论述)?青春期生长的突增受身体哪些物质的调节?青春期性发育包括哪些方面?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男女青春期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变化?什么是第二性征?青春期在个体心理上出现哪些变化?
4.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5.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鉴定骨的成分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6.组成骨的结构有哪几部分?骨的长长和长粗分别由骨结构的哪部分来完成?人的一生不同发育阶段中,骨的成分有什么变化?
7.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是哪几大类?这些营养素可以从哪些食物中获得?偏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哪些危害?
8.缺乏维生素A、B、C、D和无机盐钙、碘、铁,易患哪些病症?
9.龋齿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预防?
10.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哪些方面能体现出肝脏是人体神奇的“化工厂”?
11.消化系统的哪些器官只有消化作用而没有吸收作用?哪些器官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作用?哪些器官只有吸收作用而没有消化作用?
12.蛋白质在哪里消化?氨基酸在哪里被吸收?淀粉在哪里初步消化?葡萄糖在哪里被吸收?脂肪在哪里消化?甘油、脂肪酸在哪里被吸收?
13.胃壁结构有哪几层,它能吸收哪些物质?它和小肠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4.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体现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绒毛毛细淋巴管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15.在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活动中,(1)实验中的温度要求是多少度?为什么要保持这个温度?
(2)用什么来检测淀粉被消化? (3)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为什么?
16.酶是什么物质?酶在消化过程中起着哪些作用?人体的消化酶有哪些?胆汁不含消化酶,它在对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乳化作用,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证实这个作用?
17.什么为合理的膳食结构?食品安全指哪些方面内容?
18.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哪几部分?人体血液是什么组织?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占的比例是多少?
19.找出三种血细胞在形态、结构和作用上的不同特点?盛在试管里的血液能出现分层现象,原因是什么?
20.什么叫贫血?炎症时为什么白细胞会增多?
21.在血液的成分中,血清是什么物质?
22.在ABO血型系统中,血型可以分为哪几种?输血有什么原则?
2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血流速度和各自的功能如何?
24.心脏的四个腔和它们所连接的血管情况,心脏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有哪些?
25.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不同),这两个循环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又有什么区别?(结合图识记)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三种血管出血时的护理措施。
26.无偿献血者的条件,每次采血量。
27.区分动脉、静脉与动脉血、静脉血。
28.如何辨认显微镜下的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29.一般情况下,“切脉”、测量血压各在哪个部位进行?
30.呼吸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器官?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肺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31.呼吸运动包括的过程是什么?吸气和呼气时,肋骨、膈、肋间肌、胸廓的变化如何?吸气与呼气时,肺内压力的变化
32.什么是肺活量?怎么测量一个人的肺活量?
33.为什么运动时尽量进行深呼吸?
34.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方式?人体的呼吸有哪四个连续过程?如何证实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35.外界的物质是如何进入人体内,怎么变化?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转化的?人体所需的能量怎么获得?用于哪些方面?
36.什么是食物的热价?常见的几种营养物质的热价各是多少
37.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有什么好处?
38.人体产热、散热的主要器官。
39.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汗腺如何参与体温调节?
40.什么叫排泄?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的排列顺序和主要功能?尿液形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认识肾脏解剖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41.区分: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结合图识记)。
42.什么是肾的滤过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什么是重吸收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结合图识记)?原尿的成分与血液的成分有何区别?原尿的成分与尿液又有何区别?
43.肾在清洁血液方面有什么作用?排尿对人体有什么作用?肾透析是根据肾结构的什么作用原理?尿液如何形成?它排出的途径?
44.人体排泄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分别由哪些器官和系统来完成?
45.区分排遗和排泄。
46.城市和农村的人粪尿是如何处理的?怎样做才不污染环境?
47.激素的概念;主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分析P82实验,呆小症、甲亢、甲状腺肿大;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正常值、糖尿病,P84“胰岛素的发现和人工合成”;生长激素的作用,“巨人症”、“侏儒症”。
48.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两部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图),灰质与白质的区别,神经中枢的概念 。
49.脊髓灰质的形状。左、右脑功能的区别。大脑皮层(灰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重要的神经中枢的分布(图)。脑神经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小脑的功能。
50.反射的概念。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举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对语言、文字等信息刺激发生反应。
51.兴奋剂的种类、对人体的影响。
52.眼球结构(图)。晶状体的作用。视网膜的作用。虹膜的作用。探究“光线对瞳孔大小的影响”。
53.视觉形成的过程(P95最后一个自然段)。近视眼与正常眼在眼球前后径、晶状体曲度、物象落点等方面的区别,近视眼的矫正。(图15)、P97“思维拓展”。
54.中耳的结构。鼓膜内外的压力如何保持平衡(飞机起落、乘升降缆车、巨响时应如何保持平衡)。人体共有206块骨,其中200块构成全身骨骼,另有六块为听小骨,每一侧中耳各有三块。
55.听觉感受器的位置—内耳中的耳蜗里。
56.四种基本味觉及敏感部位。四种皮肤感觉。
57.人体所有感觉,都是神经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在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
58.世界人口日、中国12亿人口日。人口增长趋势: 十八世纪以前,缓慢增长;十八世纪——二十世纪中叶,平稳增长;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快速增长。
59.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P108最后一段)。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形成的原因。臭氧层破坏—皮肤癌、伤害眼睛。
第14—19章
1. 无性生殖的概念、类型。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的方法(复习七年级上)
2. 营养生殖概念、好处、方法。
嫁接、什么叫砧木?什么叫接穗?图14—2、3
嫁接技术的关键
3. 植物组织培养 用什么培养?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图14—4
4. 有性生殖概念、传粉、受精。P9第1-5行 图14-6、7
子房与果实的对应结构 图14—8、P10第1-2行
“果实或种子的结构与传播方式相适应” 实例图14—9
5. 什么叫完全变态?实例 什么叫不完全变态?实例 计算虫龄
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幼虫时期:因运动器官未发育完全,活动范围小;蜕皮期间外骨骼较薄,药物易渗透;危害小。
6. 什么叫体外受精?
蛙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P21表格
7. 什么叫体内受精?
鸟类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盘——胚胎——雏鸡
体内发育 产卵 体 外 孵 化
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对比
鸟类的繁殖行为系列: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化、育雏
8. P29图15-2 黑鼠、灰鼠、白鼠各为仔鼠提供了什么?
结论:遗传物质的中心是细胞核
9. 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多一条或少一条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实例:先天性裂唇(XY45-13)或(XX45-13)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 P31图
DNA的结构: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
10. 名词:遗传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单个存在的。
基因的表示方法:体细胞中写两个字母,如DD、Dd、 dd,生殖细胞中写一个字母,如D、 d。
11.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男性染色体组成46XY 女性染色体组成46XX
P37图15-10 P38第二题
12. 什么叫遗传病?实例
“近亲之间,基因来自共同祖先,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近亲婚配所生子女遗传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非近亲婚配所生子女遗传病的患病率”
优生优育的措施
13. 变异( 实例) 可遗传变异 ( 实例) 不可遗传变异 ( 实例)
“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遗传和变异使生物进化。”
14. 各种多细胞动物的运动方式(实例)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
运动的能量来源:食物;
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直接提供。图16—9
15.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实例) 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区分先天性行为(本能)与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实例)。
学习行为与大脑皮层的关系。
“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16. 传染病概念、特点。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预防的三个重要措施。
流感、禽流感、SARS、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HIV)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17.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心绞痛发作应立即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品。
18. 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癌症第一位:城市—肺癌;农村—胃癌;少年儿童—白血病。
(目前治疗白血病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接受骨髓移植后,人的血型由植入的骨髓决定;但人的基因型并未改变,生殖细胞的类型也不会发生改变。其后代的血型仍由本人的基因型决定。)
了解主要的致癌因子。
致癌食物:霉变花生、大豆,腌制肉、菜等
19. 三道防线各由哪些部分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实例。
抗体、抗原、免疫细胞、计划免疫。“四苗免疫”“五苗免疫”
20. 烟酒的危害:“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抑制。”
烟雾中含有40多种致癌物质——尼古丁、苯并芘…… 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列举吸烟引发的疾病。
毒品种类(八种)、危害(列举)、成瘾原因(P90倒8—5行)、如何拒绝毒品。
几种常见药(如碘酒、风油精、创可贴、阿司匹林、板蓝根、阿莫西林等)的作用。
健康新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列举)
第20—26章
1. 发酵: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其他物质,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结果)。
2.酿制酒酿的过程
“用冷开水……”作用:(1)降温(2)容易使酒曲与糯米饭粒搅拌均匀(3)利于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适宜的温度—利于酵母菌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3.发酵罐—生物反应器:为活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
4.P6探究活动
问题:为什么食物会腐败变质?
假设:暴露在空气中的(潮湿的/天气炎热,)食物比较容易腐败变质
对照实验:密封→加热至沸腾→自然冷却→观察、记录……
敞开→加热至沸腾→自然冷却→观察、记录……
晾(烘、晒)干/通风 / 摊开→观察、记录……
新鲜(浸泡)淋雨 / 堆放→观察、记录……
常温————→观察、记录……
低温(高温)→观察、记录……
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由于微生物在食物上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食物的保鲜原理:抑制微生物在食物上的生长、繁殖活动。
5.传统的食物保存方法,举例;现代的食物保鲜方法,举例。
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 食 物 保 鲜 的 方 法 作 用
营 养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水 分 风(晒、烤)干、盐渍、糖渍、烟熏、脱水
空 气 密封罐装、真空包装
适 温 冷藏、冷冻、高温
防腐剂、溶菌酶、酒泡 杀死微生物
6.基因工程核心:改造(重组)生物的基因组成。
注意区分以下概念:外源基因、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
细胞工程核心: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
转基因技术与克隆的区别。
7.看图21—2(见P12)简述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8.看图21—4(见P13)。母羊A、B、C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9.克隆在医学上的应用。
10.P14课外探究 关键问题:
(1)取高产奶牛的细胞核;(2)给克隆体良好的饲养条件
可以仿造图21—4
11.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部分见P16)
1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健康、生态、血缘、恐怖战争……
13.P17“思维拓展”:在一个人的成才因素中,基因只起了很小的作用,后天的环境、个人的需求动力、努力、协作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是巨大的……
14.P18课外探究
提出问题:(见P18)
作出假设: 的去污能力较强
实验步骤:
(1)选取两张大小相近的洁净毛巾,各倒入半匙相同的菜汁
(3)分别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盆子里加入等量的水(以刚好浸没毛巾为宜)
(4)取等量的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分别倒入盆子里搅拌,将上述毛巾浸入
(5)N分钟后,取出毛巾,清水冲洗,观察毛巾上残留的污渍……
观察:5分钟后…… 10分钟后…… N—5分钟后…… N分钟后……
实验结果:N分钟后,浸泡在 中的毛巾上残留的污渍较少,而浸泡在 中的毛巾上残留的污渍较多。
结论:
15.分类的依据:
16.生物分为哪五个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等
原生生物界:草履虫、变形虫等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菇、×蕈、×耳……
17.生物分类的等级顺序:
种:生物界 的分类单位。种的基本特征:
18.P23“不同类群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相似程度越**,亲源关系越**。”
19.四种植物类群的特点。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举例。
藻类:水绵、紫菜、海带、石花菜、×藻……
苔藓类:×藓、地钱……
蕨类:石松、桫椤(树蕨)、卷柏、满江红、贯众、×蕨……
裸子植物:苏铁、银杏、×杉、×柏、×桧、×松……
被子植物:浮萍、金鱼藻、金花茶……
20.被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水域:有气道;叶片宽大;有呼吸根
陆地:根系发达
炎热、干旱:叶片变小甚至退化;茎肥厚多汁
寒冷、干旱:落叶;休眠
21.我国珍稀植物
一级保护:桫椤、银杉、水杉、秃杉、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珙桐
二级保护:银杏、水松、红桧、龙棕
22.无脊椎动物共同特征,数量,主要门类。
土壤无脊椎动物 大型:屎壳郎、蚯蚓、蜈蚣、马陆 中型:地老虎
小型:跳虫、蚂蚁、一些昆虫的幼虫
23.无脊椎动物门类举例
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蝗(蛭)、沙蚕
软体动物门:贝、蚌、蚬、螺、枪乌贼(墨鱼)、鱿鱼、章鱼、蜗牛、蛞蝓
节肢动物门:
纲名称 主 要 特 征 主要生活环境 举 例
甲壳纲 有头胸甲,一对复眼,两对触角,五对步足,鳃呼吸 水 蟹、虾、水蚤、鲎
多足纲 躯干每节有一或两对足,气管呼吸 陆 地 蜈蚣、蚰蜒、马陆
蛛形纲 四对足,只有单眼,气管呼吸 陆 地 蜘蛛、蝎
昆虫纲 一对触角、复眼,两对翅,三对足,气管呼吸 各种环境 蝶、蛾、蝗、蚜、瓢虫、蜂、蚁、虱
24.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
利:提供食品、药物、衣料、工业原料,传播花粉,改良土壤,害虫克星;
害:农、林害虫,传播疾病
25.动物共同特征,主要门类。
脊椎动物五纲主要特征比较:举例。
纲 身体分部 外部形态 运动方式及器官 呼吸器官 生 殖 发 育
鱼 纲 头、躯干、尾,有侧线 分泌黏液被覆鳞片 游泳—偶鳍:胸、腹奇鳍:背、臀、尾 鳃 体外受精 卵生 水中发育
两 栖 纲(成体) 头、躯干、四肢、尾 分泌黏液裸露 爬行、游泳—四肢,趾间有蹼 肺、皮肤 水中发育变 态
爬 行 纲 头、 颈、 躯干、 四肢、 尾 干燥被覆鳞片或甲 游泳、爬行—四肢 肺 体 内 受 精 有坚硬卵壳;自然温孵化
鸟 纲 干燥被覆羽毛(足部有鳞片) 飞行—翼状前肢行走—后肢 有坚硬卵壳;亲鸟筑巢、孵化、育雏
哺 乳 纲 被覆体毛,有汗腺等 四肢—多种方式 胎生 哺 乳
26. 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
利:提供食物、皮革、毛制品、羽绒制品、药物、工业原料,害虫、兽克星,仿生对象;
害:传播疾病、偷食粮食、毁坏家具和房屋
27.我国珍稀动物
一类保护:大熊猫、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羚牛、白唇鹿、白头叶猴、丹顶鹤、
朱鹮、褐马鸡、黄腹角雉、扬子鳄、、瑶山鳄蜥
28.病毒
结构特征:没有细胞结构,只有 和(有的含有DNA,有的含有RNA)。
生命活动特征: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里。
利:可以杀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
害:可以使所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植物体感染多种疾病。
29.细菌
结构特征: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等部分组成)。有些具有荚膜(保护),有些具有鞭毛(运动),有些形成芽孢(休眠)。
生命活动特征: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
利:发酵产生味精、酸奶、醋酸、沼气等,分解生物残体为无机物并还原自然。
害: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30.真菌
结构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等部分组成),没有叶绿体。(多细胞真菌长出菌丝。大型真菌形成子实体。)
生命活动特征:异养:(寄生或腐生)。
利:发酵产生酒类、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食品,食用真菌。
害:食品、衣物等霉变,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
31.P49探究活动
问题: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假设:潮湿/温暖/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利于霉菌生长。
设计实验(参见P6探究活动)
32.P52课外探究活动
酵母菌使面粉发酵的实验
称取15克面粉,加水6毫升,调成糊状。
试操 管 作顺序 1# 试管 2# 试管 3# 试管 4# 试管 5# 试管
操 作 过 程 活性干酵母5克 活性干酵母5克 活性干酵母5克 活性干酵母5克 活性干酵母5克
稀面糊2毫升 稀面糊2毫升 稀面糊2毫升 清水2毫升 面粉5克
用 胶 塞 塞 紧 试 管 口
立即加热至沸腾,离火,静置20分钟 0℃中保存20分钟 20~30℃中保存20分钟
验 证 1.打开试管口上的胶塞,迅速将燃烧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内上段,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2.向试管内滴入两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
现 象 卫生香燃烧片刻后熄灭;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 卫生香火焰立刻熄灭;试管内液体不变色。 卫生香继续燃烧;试管内液体不变色。 卫生香继续燃烧;试管内液体呈现深蓝色。
分析 1#、2#试管内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淀粉;3#试管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没有淀粉; 4#试管内没有淀粉和二氧化碳; 5#试管内有淀粉,没有二氧化碳。
结论 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二氧化碳等物质。(1#、2#试管在加热、冷藏之前短暂的时间里,已有部分淀粉被酵母菌分解了。)
其中,3#试管与1#试管、2#试管组,变量为温度;
3#试管与4#试管组,变量为淀粉;
3#试管与5#试管组,变量为水分。
3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范围:
3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四个主要表现。
3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影响人们生活的是 , 与生态平衡有关的是 ,有待发现和开发的是 。
36.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
3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个主要途径是 和 。实施的手段有建立 ,建设 。还应该加强 和。
附16种入侵物种名单:
紫茎泽兰(中美洲)、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北美)、毒麦(保加利亚)、互花米草(英)、飞机草(泰)、凤眼莲(美)、假高粱(日)、蔗扁蛾(巴西)、湿地松粉介(美)、强大小蠹(dù)(美)、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南美)、牛蛙(北美)。
38.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P65图24—2)
原始大气的成分:CO2、CH4、N2、NH3、H2、H2O。(无O2)
39.米勒实验示意图:加热—火山喷发的水汽;火花放电—闪电;冷凝—滂沱大雨;底部曲管—原始海洋。
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 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 的。
40.原始生命应具有的特征:能够 、 、 。
42.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它是经过 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 的 、 和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3.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 →现状
足趾:4趾———→3趾 ————→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 →干旱草原
44.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古老——————→新近
辽西鸟→始祖鸟→孔子鸟
45.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
单细胞 原始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生物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46.生物进化发展规律
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47.P69“生物进化树”
“树干”:原始单细胞生物;“两个大树杈”分别是原始单细胞动物和原始单细胞藻类。
48.地质年代—冥、太、远古代,古、中、新生代。代/纪/世
49.研究“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的陈均远、侯先光、舒德干三人共同获得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0.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意义:
51.P77—2
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
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记忆:在**区,树干是甲色的,与甲虫的颜色相近,与乙的颜色反差较大。甲虫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乙虫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拓展:在**环境中,有利于甲的××,甲的生存机会较多;不利于乙的××,乙的生存机会较少。)
52.人、猿同祖的证据—埃及古猿头骨化石:门齿类似人,犬齿、臼齿类似猿。
53.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 (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 (语言能力?) (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 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54.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55.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56.广西古人类遗址: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桂林甑皮岩、百色盆地(旧石器)、南宁贝丘(新石器)。周口店、北京人(中国猿人)、裴文中
57.生态系统的概念
58.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59.食物链、网概念;营养级的划分
6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61.碳循环(P92图25—4)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62. 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
63.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64.生态平衡的概念
6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66.人工系统不稳定的原因:
物种单一,人为干扰(输入与输出不平衡、污染、修建大型工程等)
6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